火車是如何掉頭的
火車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1814年,英國工程師喬治·史蒂芬孫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火車——蒸汽機車。機車通過焚燒煤炭,產生鍋爐蒸汽,為列車提供牽引動力。蒸汽機車只有一個駕駛室,往返牽引列車,需要不斷地掉頭,才能保證火車頭始終正向運行。然而,在鋼軌上行駛的火車頭,并不能像汽車一樣掉頭,于是鐵路工程師們發明了3種掉頭方式:
一是環形線掉頭。機車沿一個圓形鐵路線繞圈,繞完一圈,完成一次轉向。這種辦法的缺點是供機車繞圈的環形線占地面積非常大,浪費土地資源。這種轉向方式最先被淘汰,目前已經很難看到實物,只是在一些鐵路科研單位的環形試驗線上,還依稀可以尋到它當年的影子。
二是三角線掉頭。機車先從A點正向行駛至B點(A至B點鐵路術語稱為角一道),再從B點反向退行至C點(角二道),最后從C點正向運行至A點 (角三道),完成一次轉向。這種轉向方式安全方便,在很長時期內廣泛使用,雖然占地面積不到環形線的一半,但仍然存在浪費土地資源的問題。
三是轉盤掉頭。這種機車轉向模式出現較晚,機車轉向時先開上一個帶有鋼軌的轉盤,轉盤轉動180度,完成一次轉向。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節省時間,缺點是技術較為復雜,安全性不及三角線。
3種掉頭轉向方式基本上是蒸汽機車時代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車頭開始向內燃機車、電力機車轉型,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以及動車組,兩端都設置有駕駛室,不需要轉向,火車頭的轉向設備也就逐漸走向了沒落。
福建鐵路三角線
福建古稱八閩,境內崇山峻嶺、水網密布,交通不便,素有“閩道之難,難于蜀道”之稱。1956年12月,鷹廈鐵路建成,共設鷹潭、邵武、來舟、永安、漳平、廈門6個區段站。每當列車運行到這些區段站時,火車頭里的燃煤就已基本耗盡,需要更換火車頭才能繼續運行。更換下來的火車頭,返回機務段或機務折返段掉頭,并進行加水、加煤和整修作業。這樣一來,鷹廈鐵路就在福建境內的5個區段站(鷹潭站在江西境內)設有5條三角線。
1959年4月,外福鐵路由鷹廈鐵路的外洋站修建至福州站。為了方便火車頭掉頭轉向,在福州機務段內修建了三角線,福建境內的鐵路三角線達到了鼎盛時期的6條。
彈指一揮間,時光的腳步走過了30年……當年機車往來穿梭三角線的盛景漸漸遠去,一條條三角線如同歲月里的沙畫,時間的巨手悄悄地滑過,昔日的風景已然不在。
最先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是來舟鐵路三角線。外福鐵路開通后,來舟站已由原先的區段站升格為編組站,客貨業務量不斷增加。上世紀70年代,鐵路站場實施擴容改造。由于來舟站位于兩山夾峙之間,站場逼仄,三角線被拆除,改作了其他站場股道,火車頭掉頭轉向的功能改由轉盤替代。之后,為緩解運力緊張,漳平機務折返段升級改造為機務段,三角線被廢棄,在新址修建了轉盤。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鷹廈鐵路進行了電氣化改造。隨著1987年6月至1993年12月鷹廈鐵路分段改造陸續完成,永安、邵武、廈門鐵路三角線陸續退役,逐漸成為鐵路歷史相冊中泛黃的圖片……
福建鐵路三角線現狀
數十載春秋興替,有多少日升日落、陰晴交替?鐵路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激越鏗鏘之間,卻依稀能夠聽見鐵路三角線喘息的聲音。今天,我們踏平記憶深處的蒿草,尋覓三角線今天的故事,昨日的精彩延續著,懷舊的腳步開始了搜索之旅……
故事一:廈門鐵路三角線。這是福建境內最后停用的三角線,至今不少廈門地圖上仍然標有它的身影。1993年12月26日,鷹廈鐵路全線電氣化,廈門鐵路告別了蒸汽機車時代,鐵路三角線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今天,走在鐵路三角線上,已難以找尋往昔車來車往的盛景,只留下殘缺的記憶述說著昨日的滄桑。當年的角一道,蓋起了高層商住樓,難覓蹤跡;角二道已成為鐵路家屬區,只是在家屬區大院的水泥路面上,仍然可以看到藏匿其中的鋼軌;只有角三道依然頑強存在,見證著曾經的歷史,以此延伸至海邊碼頭的鐵路被改成了鐵路文化公園。
在角二道和角三道的連接處,建起了一座酒樓。酒樓里,有食客之喧囂,無火車之轟鳴,不禁讓人嗟嘆歲月蹉跎……
故事二:漳平鐵路三角線。這是福建乃至全國最有特色的三角線。這緣于鐵路三角線內設有一個藏車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于戰備考慮,鐵路建設者選擇一處山坳建設三角線,在其中建造了一座山洞,作為火車頭的防空“掩體”。每當防空警報響起,火車頭迅速駛入山洞,躲避來襲的飛機。山洞外,炸彈紛飛,地動山搖;山洞內,機車安之若素,看爾奈之我何?
如今,漳平鐵路三角線已經廢棄,經過多方打聽和尋找,我們在老一輩鐵路人記憶的犄角旮旯里找到了它。可惜,一場春雨之后,三角線里積水盈尺,我們竟然難睹“芳容”,只能在外側坡地上定格它半遮半掩的身影,將之作為時光信札上一枚小小的郵戳,見證一段在歲月風雨里日漸漫漶的往事。
故事三:福州鐵路三角線。這是福建境內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三角線,位于金雞山腳下的福州機務段內。幾條交錯線路穿越一片家屬區,徜徉其間,一座小橋、幾棵參天大樹成為別致的風景。只是在暮色之中,分明感到了幾分蒼涼——鋼軌已經銹跡斑斑,線路上長滿的雜草,遮掩了鋼軌、枕木。在線路上,我們苦苦尋找各股道之間的道岔,它們已然湮沒于荒草之中;靜立在三角線上的老式內燃機車,不由得讓我們駐足。凝眉注視之間,懷舊的音符悄然從心弦上響起,當年火車的鳴響似在耳畔縈繞……
時光可以老去容顏,歲月可以模糊記憶,但深藏在昨日光陰里的故事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鐵路三角線,銘刻著蒸汽機車時代的風景,如同一枚小小的書簽,不經意間翻閱,鐵路發展史冊中精彩的文字,就在如流的時光中盡收眼底。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