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記者從洛陽市軌道交通公司獲悉,隨著最后一段混凝土頂板完成澆筑,史家灣站成為洛陽地鐵1號線首個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的車站,全面轉入了出入口、風亭等附屬結構施工。
史家灣站作為地鐵1號線試驗段,2016年年底正式開建。該站位于中州東路與安居路交叉口處,車站主體呈東西向設置,為地下二層共12米的島式站臺,車站長206米、寬19米、高13米,總建筑面積近1.4萬平方米,共設4個出入口。
“作為試驗段,史家灣站是洛陽市地鐵1號線項目建設的‘領頭雁’,也為整條線路建設科學有序推進積累了經驗。”洛陽市軌道交通公司負責人說。
標準化施工,是史家灣站建設的基礎。史家灣站在建設伊始,就引進了業內先進的標準化施工管理體系,率先在全市城建領域項目施工現場設置安全體驗區,筑牢安全教育關。
同樣,設置在施工現場的各類材料加工區,也均按照標準化流程配套。以鋼筋加工區為例,加工棚可根據不同需求,實現30米至75米不等的作業面,并為各類機械設備配備了旱煙收集、尾氣凈化等裝置。此舉在解決加工材料堆放無序等問題的同時,有效兼顧了施工環保。如今,這樣的設置規范已經推廣到所有地鐵沿線施工站點。
洛陽市地下水資源豐富,地質條件復雜,水文地質分析對項目施工尤為重要。在史家灣站設置降水井開展的降水實驗,運用大數據助力水文地質分析,成為該站建設的又一個亮點。該實驗通過對洛河區域采集整理的各類地質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地鐵1號線乃至整個地鐵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洛陽市軌道交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史家灣站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在盾構區間作業方面,“牡丹一號”盾構機自始發以來已順利掘進近200米。
同時,地鐵1號線其余17座車站圍護樁累計完成樁基9027根,約占總工程量的81.8%。其中,長安路、應天門、麗景門、塔灣、楊灣等5座車站圍護樁施工全部完成,谷水、上海市場、牡丹廣場、七里河、青年宮、夾馬營、啟明南路、解放路等8座車站一期圍護樁施工全部完成,這13座車站均已進入基坑土方開挖和清運施工階段;秦嶺路、武漢路、王城公園、周王城廣場等4座車站正加快推進圍護樁施工。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建地鐵必須有文化,建地鐵必須惠民生,建地鐵必須保安全。”洛陽市軌道交通公司董事長馬朝信表示,地鐵1號線全體參建單位將繼續發揚“百日攻堅”精神,明確節點,力爭在2018年年底實現16座車站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盾構區間施工力爭完成總工程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