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武漢地鐵12號線再傳捷報,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區間“江城卓越號”盾構機推進到第500環(文中簡稱丹科區間),掘進突破1000米,安全實現盾構機始發、穿越長江大堤等兩項一級風險源,即將進入全段面泥巖層施工,也是難度系數最大的江下穿越。
18米水深江底啃泥巖
在長江底18米水深盾構機掘進現場,“江城卓越號”盾構機揮舞著22組液壓千斤頂,使出1.5萬噸的推力,以每天平均掘進6米的速度前行。
丹科區間隧道長4012米,位于二七長江大橋下游,單洞雙線。其中,穿越江面寬度約2160米。
“江城卓越號”盾構機全長121米,總重2963噸,盾構機開挖直徑12.55米,相當于4層樓高。武漢地鐵集團二級項目經理朱藝介紹,目前,已成功穿越長江大堤,挺進長江100米處,將進入長達400米最難啃的全段面泥巖層,平均強度30兆帕,極易在掘進中結成泥餅,加快刀具磨損。
對此,他們采用DCRM系統,精準發現刀具磨損、刀具不轉或溫度異常情況,提醒及時更換刀具。盾構機始發地層上軟下硬,上面為粉細砂,下面為粉砂質泥巖。至今換刀20余次,300多把刀具。
“00后”打頭陣
在寬2米、長4米的盾構機控制室內,“00后”、盾構機操作手董加琦雙眼炯炯有神,熟練操作面板上的按鈕。
盾構機每40分鐘拼一環,每環2米寬。這2米寬,董加琦要操作盾構機5-6個小時。他稱,盾構機上的設備十分精密,每個監測數據以毫米等最小單位為刻度,通過地層土體壓力和容重,判斷應該賦予盾構機縱向和橫向的力道,保證盾構勻速掘進前行,既避免隧道沉降,還能確保隧道不滲不漏。
面對全斷面泥巖層,董加琦稱,他已找到一個好辦法:“把盾構機往前推一會,再空轉一會,同時用高壓水沖洗一下刀盤,把泥餅沖洗掉再往前掘進?!边@種方法已被大家采用并且十分有效。
施工方中鐵十四局項目書記閆鋒介紹,董加琦曾參加了杭州望過江通道的施工,對地質研判、渣樣分析、刀具監測和聲音采集等信息能夠精準分析,像他這樣年輕的“老工人”占越江盾構施工隊伍的三成,已成為大盾構的生力軍。
全力確保安全施工
在隧道內存放著3000多個防汛專用沙袋,“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敝焖嚪Q,項目部實行三級負責制:主管領導、分管領導、現場負責人根據值班表24小時值班。
同時,邀請全國知名專家,現場進行風險辨識,制定措施和預案,并定期組織盾構機掌子面失穩、隧道涌水涌砂等課目演練,確保第一時間響應。
他們還建立江面巡邏微信群,由專人不間斷手持望遠鏡觀察江面有無氣泡、漩渦等異常情況,及時反饋。
12號線是武漢首條地鐵環線,全長59.9公里,設站37座,線路兩次穿越長江,一次穿越漢江。該線建成通車后,將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客流壓力,實現武漢軌道交通發展提速,實現“三鎮同環”,對加快城市重點發展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