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集團正式發布2022年《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州都市圈建設的歷史機遇下,廣州地鐵去年完成廣州市重點項目投資855億元,實現經營收入122.85億元,集團運營總里程(含本地及外地線路)達857公里,全年運送乘客23.58億人次,日均客運量達646.01萬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比例為63%,較2021年上升了2%,乘客滿意度達9.55分,持續保持較高水平。
2035線網規劃已完成備案,53條線路共2029公里
年報顯示,《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已于2022年8月通過了省住建廳組織的審查技術審查,9月完成備案。本輪線網共規劃軌道交通線路53條、共計2029公里。重點新增了160公里/小時等級的城市軌道快線,即廣州都市圈快線網絡,從廣州中心延伸接入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廣州周邊城市中心,構建形成了廣州至周邊城市中心的1小時軌道經濟生活通勤圈。通過廣州線網與國鐵、城際網絡的一體化銜接融合,有力地強化了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支撐了廣州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引領功能。
去年,地鐵、城際和樞紐項目完成征借地及拆遷約247萬平方米,累計完成隧道掘進約134公里。開通運營二十二號線首通段(番禺廣場至陳頭崗)和七號線西延段(廣州南站至美的大道),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啟動靜態驗收,開工建設廣佛西環城際鐵路,穩步推進大灣區軌道交通建設的堅實步伐。
七號線西延段
運客23.58億人次,行車服務可靠度創歷史新高
運營服務方面,2022年,面對新冠疫情疫情發生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防控形勢,廣州地鐵集團全年運送乘客23.58億人次,日均客運量646.01萬人次,同比減少16.8%,最高日客運量1,027.95萬人次,客流強度1.06萬人次/公里·日。線網高峰最大上線增加5列,線網整體運能提升1%,除三/三北/五號線外,高峰滿載率均控制在100%以內,其中六號線早高峰增加1列車上線,黃陂~香雪運力提升14%;八號線高峰期增加1列車上線,運力提升9.7%;二十一號線高峰增加1列車,高峰運力提升10%;廣佛線超高峰增加2列車上線,早高峰提升6%,晚高峰提升9%。
2022年地鐵線網運營精準調度,快速響應疫情政策變化,克服人員封控等困難,動態完善運輸組織。全年安全運行4.7億車公里,行車服務可靠度達2143萬車公里/件,創歷史新高。乘客滿意度為9.55分,持續保持優秀水平。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96萬噸,同比下降11%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廣州地鐵嚴格管控噪音、揚塵、廢棄物等污染,不斷提升能耗管理水平。據報告顯示,2022年,廣州地鐵運營總能耗188,206萬千瓦時,車公里綜合能耗3.99千瓦時/車公里,全年非牽引能耗83,514萬千瓦時,處于行業優秀水平。全年推進碳達峰項目16項,年度節能1.1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96萬噸,同比下降11%。此外,發布《軌道交通氣候行動報告——邁向2060碳中和,綠色低碳軌道交通發展機遇與挑戰》,這是軌道交通行業首個氣候行動報告。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據報告顯示,2022年,廣州地鐵科技創新投入4.83億元,統籌推進54個在研科技項目,推動49個科技項目成果進入轉化流程。通過公開競爭,獲批牽頭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取CNAS科研實驗室和CNAS檢測實驗室資質,成為行業唯一擁有“科研+檢測”雙CNAS證書的業主單位。年內獲得授權專利153項,取得政府部委、行業協會科技獎勵2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