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凌晨,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作業,杭溫鐵路二期下旺特大橋跨洪巡溪連續梁成功合龍,至此,項目全線連續梁全部合龍,為后續無砟軌道及鋪軌工程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杭溫鐵路二期項目是浙江省首條省方全資建設的高鐵項目,由浙江省交通集團主導投資建設。項目新建正線全長59公里,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總投資94.8億元。全線建成后將串聯起杭州、金義、溫州三大都市經濟圈,是浙江省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工程。
“下旺特大橋的施工原按正常工序推進,但因工點附近一座高壓電塔遷改滯后了整整6個月,占用了我們原先設計的墩柱位置,影響了我們的施工進度,使我們不得不調整連續梁節段長度以避開高壓電塔。”據杭溫鐵路二期建設指揮部工程部負責人徐立明回憶,為確保連續梁順利如期澆筑,指揮部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為契機,組織黨員攻堅隊優化設計和施工方案。“為保證在計劃工期內完成主線貫通目標,我們在維持原防洪評價的基礎上,聯合設計單位優化懸臂澆筑連續梁節段長度,重新調整節段長度和預應力體系,采用長節段懸臂澆筑連續梁的施工方案來節約施工工期。”
為確保方案盡快通過,施工工期不受影響,指揮部領導班子帶領黨員攻堅隊奔走在報批防洪評價第一陣線,奔波在二十余家單位之間,經過桌面推演、統籌規劃、方案優化,科學地將連續梁每一節段由5米加至6米,確保了原本的防洪評價不發生變動。并通過立功競賽活動開展,增加塔吊、吊車等機械設備,增加10名工人人力投入,確保每個主墩作業面配有24名作業人員,分兩個班組輪班作業,同時結合主題教育現場調研、一線督辦、問題分析、任務領辦、責任到人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掀起建設熱潮,搶回了一個月的施工工期。
站在合龍后的連續梁下,抬頭便可望見橋梁優美流暢、平直順滑的線形,據杭溫鐵路二期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馬錫海介紹,這得益于項目在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積極運用:“我們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對橋梁的標高、沉降、溫度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由此對施工參數進行及時指導與調整,確保連續梁的合龍精度及線形達到設計要求。”此外,項目還應用了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根據濕度、溫度及時間進行自動噴淋,讓混凝土養護更加智能、精準、全面;依托VR安全教育館等智慧化平臺開展專項施工技術培訓,打造全套標準化管理體系,推動項目標準化建設。
下一步,杭溫鐵路二期建設指揮部將繼續在全線開展“忠實踐行‘八八戰略’ 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立功競賽活動,凝聚項目多方參建力量,激勵項目參建者朝著7月全線橋通目標舉旗再沖鋒。截至目前,杭溫鐵路二期項目開累完成投資63.93億元,占項目總投資94.8億元的67.44%,計劃2024年6月具備通車條件。項目建成后,將串聯起杭州、金義都市經濟圈,助力浙江省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