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成功號”土壓-TBM雙模盾構機在地鐵6號線集同段寨陽車輛段出入場線區間明挖段順利始發。這是廈門軌道交通建設領域首臺自產自用的雙模盾構掘進機,雙模施工技術的應用將助力地鐵6號線集同段高質量建設。
中鐵十二局寨陽車輛段出入場線區間項目總工程師鄭林騰表示,傳統的盾構機分為土壓平衡盾構和TBM硬巖盾構兩種模式。其中,土壓平衡盾構機適用于軟土以及軟土地質中施工,在中、硬巖地質中刀具磨損較大,掘進效率低;TBM硬巖盾構適用于全斷面硬巖地層掘進,但在泥土、軟土地質中,易發生涌水涌砂的情況,存在安全風險。該區間全長969米,止于同安一中站。線路將下穿梅山、東溪以及多條供水管線,區間工程地質構造復雜,為此選擇土壓-TBM(注:硬巖掘進)雙模式盾構機進行施工。
傳統的礦山法一天掘進2米左右,雙模盾構以日均6米-10米的速度掘進。以寨陽車輛段出入場線區間為例,礦山法的施工周期為600天-900天,雙模盾構法施工周期僅1年左右。
此前,廈門軌道交通建設中采用的是泥水盾構機或土壓盾構機。在新設備投用前,廈門軌道集團邀請專家參與設計及方案制定,成立了“烽火青春”青年突擊隊,采用密探孔、管線探明、地質雷達空洞掃描等手段采集作業環境信息,結合信息化、專業化分析,確保作業全過程安全、可控、高效。
雙模盾構:降低刀盤、刀具磨損
廈門軌道集團地鐵6號線集同段土建2標三工區項目副經理嚴小輝介紹,此臺“廈門造”的土壓-TBM雙模盾構機可根據地質地層作業條件的變化,靈活切換土壓和TBM兩種模式,只需切換出渣模式、調整推進參數,無需更換刀盤。簡而言之即“遇軟則軟,遇硬則硬”,有效降低刀盤、刀具磨損,減少“卡刀”等風險,提升安全性能和施工效率。
地鐵6號線集同段7座車站已開展主體結構施工
廈門地鐵6號線集同段將串聯起集美、同安兩區,是首條深入同安老城區的地鐵線路,營運后將有效緩解兩區交通壓力,提高出行效率,提升群眾的出行體驗。
截至目前,地鐵6號線集同段全線17座車站均已開展圍護結構施工,其中10座車站已完成圍護結構施工,正開展主體基坑開挖,7座車站已開展主體結構施工。全線車站主體圍護結構累計完成90.2%,地連墻累計完成34.8%,土方開挖累計完成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