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能根據列車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實現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以及全自動運行功能……16日,由青島地鐵集團主辦的青島地鐵6號線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范工程全場景運行及功能展示會在青召開,這標志著全國首條全自主TACS線路即將投入正式商業應用,TACS即將迎來城軌交通行業全面推廣的浪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地鐵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張建剛出席活動。
早在2015年,為了提升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推進自主創新,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向全行業征集創新課題。青島地鐵集團聯合中國中車、富欣智控、中興通信等企業,共同申請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的課題研究。2016年,課題獲得中城協批準成為協會的示范工程,并于2017年正式成為了國家重點領域的國家級示范工程。今年7月20日,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全線TACS系統動車調試順利啟動,為全線試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獲批示范工程到全線動車調試,7年的時間里,在15位知名專家的技術指導和把關下,TACS系統累計完成了試驗室模擬測試、試驗線樣車測試、1號線工程驗證等3輪測試、1000余項點測試,開展階段性評審21次,形成運營場景233項。
展示會上,五十余家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大型軌道交通設計院以及十多名行業知名專家齊聚一堂,乘坐了青島地鐵6號線TACS列車,體驗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的各種運營場景及功能,共同見證了TACS示范工程的全場景運行。專家組對TACS系統優勢給予一致評價:“結構簡潔、效率更高、智能可靠、運維經濟、運營安全。專家組表示,TACS對于地鐵運營組織和網絡化運營的優勢格外突出——TACS列車可在任意位置建立安全進路,應對突發故障;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列車折返時間;對于既有線改造及延長線而言,可減少20%設備量和30%維護工作量,建設周期和成本都有明顯優勢。
青島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TACS將從四個方面帶來創新示范:一是通信方式創新,采用安全高速的LTE—M信息傳輸平臺,實現“車-車”通信;二是系統架構創新,打破“車-地-車”控制架構,減少地面設備,簡化軌旁功能;三是系統融合創新,列控、牽引、網絡、制動、防撞等車載控制平臺深度融合,優化列車控制邏輯、降低列車控制復雜度;四是運行方式、控制方式創新,以列車為主體的核心控制方式,實現列車自主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與全自動駕駛為特征的列車自主運行,弱化中心依賴。通俗來說,TACS擁有自己的“千里眼”和“大腦”:“千里眼”是列車之間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它們彼此之間知道相互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大腦”是系統能實現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從而實現自主運行;“車-車”通信,省去了很多“車-地-車”控制架構的設備,減少了建設和維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