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年味”漸濃,忙碌一年的老百姓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喜悅。在這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里,由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天隴鐵路2標段土建四分部白楊里隧道傳來喜訊——進尺突破2600米,這標志著白楊里隧道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為后續隧道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進入深冬,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山區的氣溫早已降到零下,尤其下過雪后,料峭的寒風更加刺骨。但此時,白楊里隧道內卻是熱火朝天,工人們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手持各種工具,正在忙碌地進行著隧道的掘進和支護工作。
中鐵十六局天隴鐵路二標土建四分部項目黨支部書記王永欣和往常一樣,早早就到了施工現場。身為項目負責人,他每天都會到現場統籌協調項目施工進度、質量,仔細檢查隧道的結構安全。雖然臨近新春,但項目建設也到了關鍵點,天隴鐵路白楊里隧道將實現掘進2600米,王永欣不敢有絲毫松懈,毅然選擇放棄這個春節假期,帶頭堅守崗位,確保項目安全穩步推進。
“最近在網上看到東北的旅游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非常熱鬧,自己也很想回到家鄉看看,但作為一名黨員和項目負責人,毅然決定在這個春節堅守崗位。天隴鐵路項目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甘肅省‘十四五’重點規劃的項目,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松懈。”王永欣如是說道。
據記者了解,白楊里隧道為單洞單線隧道,隧道出口位于秦嶺山區的胡坪村,自然坡度大于45°,坡面陡峭,碎石繁多。隧道洞身巖性主要為第四系泥巖、砂巖,拱部圍巖為細圓礫層、粉砂層,掌子面為黏質黃土,地下水發育,巖體軟弱,圍巖整體穩定性極差,施工過程中極易掉塊、坍塌,施工難度非常大。
“由于自然條件限制,白楊里隧道施工難度大。為此,項目部聯合參建單位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統籌資源配置,加強安全質量管控。在開挖過程中,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弱爆破、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嚴把過程管控,同時要求技術、安質人員進行全程監督與控制,及時將技術和安全要點交底到施工一線,保證質量過硬、施工安全。”王永欣介紹說。
如何持續提高施工能力和工藝水平?項目團隊積極踐行“機械化提質、自動化增速”理念,在施工現場,先后引進隧道液壓仰拱棧橋、智能襯砌臺車、自動噴淋養生系統等先進工裝設備。在施工中,通過應用信息化手段卡控隧道施工工序,白楊里隧道保證了在五級圍巖情況下每天開挖1個循環、單日進尺3.6米的施工進度。目前,白楊里隧道單月最大開挖進尺超過150米,為隧道早日貫通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了應對春節期間人員流動,保證項目持續推進,項目部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進行人員調配,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及時調整。據了解,此次春節期間將有38名建設人員堅守崗位,熱火朝天沖節點、趕進度,向新的節點目標發起沖刺。
“我是湖北人,今年春節我選擇在工地上堅守,雖然無法與家人團聚,但我們深知這是為了項目的順利推進。今年項目部還將特意為我們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讓我們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溫暖。”施工人員胡開鋒說。
據悉,天隴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甘肅省“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甘肅省首條全額投資、自主修建的鐵路工程。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填補區域路網空白,也將打造隴東南至川渝地區新的客貨運輸通道,推進沿線國土資源開發和新型城鎮化進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西北與西南地區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