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在北京地鐵17號線太陽宮站施工現場,北京市政路橋總承包二部的施工人員在對該站第一幅地下連續墻鋼筋籠進行最后的焊接加工。當日,北京地鐵17號線全線最后一個車站開工。
從地鐵10號線太陽宮站A口出站,再往西北方向走,左手邊藍色圍擋內有一片工地,常年來都頗為神秘——不見高樓大廈聳立,平時也聽不見動靜,總讓路過的行人十分好奇,10月23日上午,它終于揭開了面紗。伴隨著吊車吊起工地上第一幅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北京市政路橋總承包二部承建的地鐵17號線項目宣告正式開工,至此,北京地鐵17號線最后一個車站施工拉開帷幕。
一早,剛踏進工地,便有一股清涼的微風撲面而來,3輛水車和2臺霧炮機正進行著降塵作業,路面上總是微濕的,空氣中看不見一點兒揚塵。往前走幾步,一個碩大的鋼筋籠映入眼簾,它如“巨無霸”一般橫亙在地上。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工人們穿梭于鋼筋叢林之中,手法嫻熟,在對鋼筋籠進行著最后的焊接加工和檢修。
“這一個鋼筋籠就有50噸重,寬6米高37.5米,整個工程能用上90個!”10月23日上午10時,項目技術負責人張維終于篩查驗收完了鋼筋籠的每一處細節,拿起對講機對著吊車司機說“開工”。這個“巨無霸”被緩緩吊到了半空中,上面懸掛著的“祝賀地鐵17號線工程太陽宮車站順利開工”字樣的紅色條幅格外顯眼,50多名工人歡呼雀躍,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不一會兒,它就被安裝到了工地一隅深達44米的槽溝內。這些鋼筋籠如鎧甲一般,將成為地下空間的維護結構,待全部安置完畢后,明年5月起工人們將進行土方開挖作業,隨即進行車站主體結構施工。
雖然尚未開始地下作業,但工程人員早已把項目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摸了個遍。項目經理宋海山鋪開了施工圖紙,未來三年所有的施工都圍繞著這“一站一區間”:地鐵太陽宮站和西壩河站-太陽宮站區間,線路長度約1.2公里,車站長220米。在圖紙上,太陽宮站旁被清晰標注了顯眼的紅色字樣——“特級風險源”。
原來,標段區間將下穿既有地鐵10號線太陽宮站,這是項目中最考驗施工技術的一個特級風險源。“幾乎是零距離穿越!”宋海山對著圖紙比劃著:施工車站的頂板,緊緊貼著既有車站的底板結構。按照施工要求,結構沉降將控制在2毫米以內,不到一個指甲蓋的厚度,遠低于設計要求控制的3毫米,幾乎做到了“零沉降”。
這段地鐵標段區間的施工,將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區間還包含了側穿豐合大廈、下穿太陽宮中路、下穿北三環中路輔路等55個一級風險源,二級、三級風險源更是多達93個,合計共149個風險源。“區間平均每18米就要穿過一個風險源,車站平均每10米就能碰到一個風險源。”宋海山說,項目部前期編制了專項方案并組織多次專家論證,力保項目將安全順利穿越這些風險源。
按照設計方案,太陽宮站將設置兩條換乘通道,換乘長度分別為82米和45米,考慮到換乘層數和步行時間,乘客換乘時間將最多不超過兩分鐘。
速讀17號線
地鐵17號線線路全長49.7公里,設站20座,平均站間距達2.57公里,有一半車站將實現換乘,共與14條線路實現換乘。線路途經昌平區、朝陽區、東城區、通州區,是一條縱貫南北并服務于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骨干線路,可支持和帶動亦莊新城站前區、垡頭工業區、朝陽港、CBD及未來科技城的發展,同時串聯潘家園、太陽宮、望京西、天通苑等城市重點居住區,緩解周邊交通壓力,為東部居民的交通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根據此前公布的施工計劃,17號線望京西站以北至未來科技城北區站、十里河站以南至亦莊站前區南站有望在2020年底率先開通,全線貫通預計要到2021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