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3月14日對中新社記者透露,自主設計建設運營的世界時速最高、里程最長中低速磁浮試驗線——長沙中低速磁浮試驗線正進入樁基施工階段,預計2018年下半年首段交付。
據劉飛香介紹,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磁浮試驗線最長里程為1.5公里,最大時速為120公里,而正在建設中的長沙中低速磁浮試驗線全長6公里,設計時速達160公里,預留最高設計時速200公里,這是世界設計時速最高、國內首條智能化中低速磁浮試驗線,也是全世界建成里程最長、國內首條具有全方位展示和體驗磁浮系統功能的綜合試驗線。
據介紹,該條試驗線通過對土建結構、磁浮軌道、通信信號設備等磁浮核心系統進行自主研發和全面升級,可實現參數自動傳輸、車輛運行自動調節、智能測試各種機型和磁浮列車全自動無人駕駛等智能化測試功能。投運后將成為優化中低速磁浮自主成套技術、率先研發最新磁浮系統的專有平臺,也將成為中低速磁浮交通運營管理的專業培訓基地。
劉飛香還告訴記者,以磁浮為代表的新型軌道交通產業的最大特征,是裝備制造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了主體位置,且軌上軌下密不可分,構成一體化的成套技術。與該試驗線同步建設的新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包括超高速、高中低速、貨運磁浮列車,懸掛式單軌列車、跨座式單軌列車、有軌電車等,以及上述各種交通制式的道岔、軌排等軌道系統成套裝備,最終形成車軌一體整體解決方案。
相關資料顯示,輪軌在時速200公里至400公里區間的成本和性能優勢明顯,而磁浮的優勢分別體現在兩個區間,一是時速100公里至200公里的中低速,二是時速400公里以上的高速。
劉飛香還表示,日前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有關大力推動磁浮產業發展的建議,希望國家支持打造磁浮軌道交通產業生態集群,加快構建新型軌道交通技術和裝備創新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