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隆黃鐵路隆敘段項目各點位施工現場,一臺臺工程車輛來往穿梭,現場施工人員忙忙碌碌,機械的轟鳴聲、工人們的吆喝聲,匯聚成一曲搶工期、保進度的交響樂,響徹山川河谷間。
保證工期 4個工作面同步掘進
走過納溪區護國鎮,沿著321國道向瀘州方向驅車10分鐘,就到了隆黃鐵路隆敘段護國隧道出口施工現場。
“目前隧道正在進行出渣工作”,一輛運渣車從隧道駛出,另一輛空車便開了進去,隆黃三分部技術員方磊顧拿著對講機,指揮著進出車輛有序會讓。
短暫休息間隙,方磊告訴記者,護國隧道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法開挖,目前班組正在進行爆破出渣。“今天上臺階開挖要完成3.6米進尺,同時澆筑完成12米仰拱。”
“進洞以來,護國隧道整體開挖已完成3179米,掘進任務完成過半,預計2024年1月底能夠實現全隧貫通。”隆黃鐵路三分部副總工李雪峰介紹,為保證施工進度和作業安全,隧道分4個工作面同時掘進,每天進度保持在9-15米之間。
往瀘州方向兩公里外的護國隧道橫洞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從隧道中間向兩邊同步開挖。李雪峰說,由于護國隧道為全線最長隧道,工期緊、任務重,增加橫洞就多出了兩個工作面,起到縮短工期的作用。而且,橫洞也是鐵路通車后需要保留的應急救援設施。
“為跟進計劃工期,推進項目建設,僅隆黃三分部,就引入各類機械設備90多套,930余人晝夜忙碌在建設一線。”隆黃鐵路三分部項目經理沈蘇興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由三分部承建的納溪車站、天仙隧道已完成前期工程,其余工點已全面啟動。
保障安全 進工地需要人臉識別
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項目是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西線鐵路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四川通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最近出海鐵路貨運大通道的瓶頸路段,建設進度備受關注。不僅要求進度快、質量高,還要確保安全生產。
“叮、請通過……”護國隧道出口,工人進入工地需要完成人臉識別,門禁才能自動打開。門禁管理,就是防止有外人誤闖,導致意外發生。除此之外,現場的瓦斯自動監測、視頻監控、雙風機、預防災害提示標牌等安全措施早已完善。
“工程推進,項目部已按照‘三零’(即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生態零污染)目標,編制完善安全、質量及環水保相關制度,重點加強隧道瓦斯檢測、門禁、通風、消防、動火作業等安全管控。”隆黃三分部安全副經理李紹體說,鐵路穿山跨河,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安全、質量、環保要求也很高。
李紹體告訴記者,為保障隧道施工質量安全,項目部還對現場的污水、揚塵、噪聲、固(危)廢等污染進行嚴格控制,各隧道均采用光面爆破、帶模注漿工藝、小型工裝等措施,控制開挖進度,及時完成支護。
安全施工是保障工程進度的前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隆黃鐵路三分部采取多層級、全覆蓋管理模式,除了每天對施工現場進行全覆蓋隱患排查,還嚴格要求工人在進場前全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通過門禁系統時全部進行實名制管理。
為保證隆黃鐵路建設安全高效,項目部還通過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智慧工地等各類信息化手段,接受蜀道集團、隆敘宜鐵路公司等上級部門對現場施工安全的動態管控。
保護生態 工程推進和綠化同步
隆黃鐵路隆敘段項目新建隧道23座、橋梁78座。其中,白云隧道、護國隧道、江門鎮永寧河特大橋、天星橋永寧河大橋等工點均處于生態保護區、河流附近,橋梁、隧道施工面臨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任務重、壓力大等難題。
項目施工過程中,除了必須重視大小臨建工程選址、嚴格控制施工場界范圍,還要盡可能減少施工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而確保施工過程中實現“三零”生態環保目標,則是整個項目面臨的重要難題。
“關于污水,各隧道工點均按設計要求設置三級沉淀池,對池內污水進行沉淀、中和。并定期檢測水質,合格后回收再利用,嚴控污水外排。”李紹體告訴記者。
除了污水處理之外,還要做好綠化和棄渣場規劃。
隧道建設,棄渣場規劃尤為重要。為做好工地綠化環保,項目部按照先擋后棄要求,先完善棄渣場相關用地、水保手續,核定用地邊界。按要求規范棄渣場表土剝離再存放要求,并對裸露土體、臨時便道邊坡、已完路基兩側進行播撒草籽復綠,最大限度減少鐵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僅隆黃三分部就有隧道棄渣場18個,棄渣量約為180萬方。”李紹體介紹說,目前,護國隧道出口路基邊坡已完成防護和植草綠化,力爭做到項目推進和沿線綠化同步推進,將隆黃鐵路隆敘段項目打造成生態環保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隆黃鐵路隆敘段23座隧道、78座大中小橋梁正全面推進。其中,新通草坳、沙田村、茨竹村二號、銀鴿、大山坪等5座隧道已順利貫通,其余控制性工程、重難點工程也正有條不紊地按計劃推進。根據當前施工進度,有望年內正式啟動鋪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