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豐鎮北站,“草原豐豐”機器人正用高清攝像頭識別一位視障旅客的身份證,迅速辦理好輪椅借用手續。2025年春運以來,全國數十個鐵路樞紐與沿線站點迎來大批機器人“新員工”,鐵路智能服務快步邁入新階段。
鐵路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讓旅客便捷。在烏蘭察布豐鎮北站立柱式設計的“草原豐豐”,通過身份證識別區與憑條打印出口,為重點旅客提供接送站登記等“一站式”服務。其系統與鐵路12306平臺實時同步,確保需求無縫對接車站服務端,使助行設備借用流程從紙質登記邁向電子化革命。人形機器人則重塑了服務交互體驗。西安站的“小鐵”依托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態AI技術,在巡視中解答旅客咨詢,平板電腦同步顯示回答內容,大幅降低人工窗口壓力。春運高峰期間,這類機器人日均服務時長8小時,成為客流疏導的柔性力量。機器人將服務資源精準導向特殊群體。孕婦、老人、殘疾人等旅客通過預約獲得針對性協助,為旅客提供實實在在的便捷服務。
鐵路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讓服務升級。鐵路機器人的普及,折射出中國鐵路服務哲學的深層轉變——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躍遷。早期如2016年廣州南站機器人“小璐”,主要提供站內導航、車次查詢等基礎信息播報;而如今的“草原豐豐”已能主動識別旅客需求,提供助行設備借用、接送站預約等個性化服務,是設備的不斷更新,也是服務不斷升級。
鐵路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讓工作高效。這些智能設備的背后,是尖端技術的突破,讓旅客和鐵路職工共享科技成果。“草原豐豐”配備高精度攝像頭與感應器,可自動感知設備狀態,變電所巡檢機器人“黑武士”搭載ROS開源操作系統,使檢修人員通過手機即可遠程操控處理故障,探傷機器人將輪對檢測效率提升300%,人工檢測需5人4小時完成11公里,“小黃車”僅需4人同等時間完成45公里,精度達100%。高危、高強度崗位需要加強機器人應用。
鐵路智能化還在不斷上演和深化。十年間,鐵路機器人從廣州南站的初代導航機器人“小璐”,演進為西安站的人形AI“小鐵”與烏蘭察布的“草原豐豐”—這不僅是設備的迭代,更是中國鐵路服務質量的發展,未來這些鋼鐵之軀將成為鐵路大動脈上跳動的“智慧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