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 打造陸海并濟的綜合物流樞紐新聞發布會,會上,市交通運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陳永忠就交通行業如何服務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作相關解答。
陳永忠表示,過去一年,全市交通行業深入推動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全力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集聚輻射效能。
——通道能力大幅提升。東線(往湖南方向)建成渝湘復線高速巴南至武隆段、彭水至酉陽段;中線(往貴州方向)形成川黔鐵路、渝貴鐵路,以及渝黔高速、渝黔復線、江習高速構建的“鐵路雙通道、高速三通道”格局;西線(往四川方向)渝昆高鐵川渝段通車。
——樞紐能級顯著增強。建成投用九龍坡黃磏港一期等港站設施,果園港、新田港、龍頭港、珞璜港等主要多式聯運港口實現鐵路100%進港,重慶東站即將投用。
——集疏運體系持續完善。集疏運體系持續完善。全市鐵路營業里程達2881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600公里,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成投用。
“下一步,我們將牽住‘物暢其流’這個牛鼻子,進一步提速對外通道及全市集疏運體系建設。”陳永忠表示。
——加快建成陸海并濟的開放通道。推動渝湘復線高速在2025年全線建成通車,謀劃開行三峽大壩以上到云南水富的“千里輕舟”貨運班輪,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全力推進渝貴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
——提速建設高能級的綜合物流樞紐。加快建設樞紐港產業園,推動全市港口高質量發展,提速推進璧山機場、永川臨江—朱沱港多式聯運樞紐等前期工作。
——構建銜接順暢的集疏運網絡。開工建設黔江到吉首高鐵、烏江彭水樞紐新通道等重點工程,加快建成成渝中線、烏江白馬航電樞紐等在建項目,完善“門到門”進港區、進園區鐵路和非收費物流通道建設。到2027年,構建起銜接順暢、能力充足、數字賦能的東中西3條主骨架通道,實現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對外通道達到1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