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宣布: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2019年1月1日上午,和煦陽光普照泉城,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也宣告著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
泉城人期盼多年的“地鐵夢”在這一刻終于夢圓,濟南沒有地鐵的歷史就此行至最終章。這是濟南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注定要被歷史銘記,注定要被鄭重珍藏。
從2015到2019,這座城市標注下了深刻的地鐵印記。不到4年的時間里,看到了這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從無到有,也看到了軌道交通建設得以倍道而進背后的“濟南速度”。
在軌道交通建設進程里,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堅持保泉優先,科學規劃、反復論證、精細施工,確保地鐵和泉水的和諧共生;為打造百年精品工程,我們時刻把質量、安全牢記心中,實現優質與高效的完美結合;為滿足廣大市民對地鐵夢的向往,我們夜以繼日,苦干實干,僅用1265天,實現1號線開通,創出地鐵建設的“濟南速度”。
作為濟南開工建設的首條地鐵線路,軌道交通1號線于2015年7月16日正式開始試驗段建設。該線路南起工研院站,北至方特站,途經長清區、市中區、槐蔭區,全長26.1公里,是一條高架與地下相間的地鐵線路,其中高架段16.2公里,過渡段0.2公里,地下段9.7公里。全線設11座車站,其中地上站7座,地下站4座。
再宏大的敘事,都以人為主角寫就。大城崛起如此,軌道交通建設亦如是。一個人的奮斗,書寫出人生的華章;而一群人的奮斗,筑就起城市的夢想。濟南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凝聚著各方的心血與智慧:
——濟南市委、市政府在軌道交通建設伊始,就確定了“用慎重的態度對待保護泉水、用智慧的方法建設軌道交通”的原則,堅持“保泉優先”,科學決策,敢于擔當;
——規劃部門和設計人員本著城市、泉水、交通和諧發展的態度,反復研究,嚴謹論證,現場勘測,幾易其稿,繪制科學藍圖;
——面對特殊的地質條件和超過絕大多數城市的施工難度,濟南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者們迎難而上,敢于創新,先后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濟南速度”;
——廣大市民克服軌道交通建設帶來的交通和出行不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予了充分的理解、關心與支持。正是這份理解與支持,成為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最強大的動力來源與根本保證。
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對這座城市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
目前,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正按照濟南市委、市政府疏解城市交通、支撐引領城市發展的囑托,加快全域線網規劃和第二期、第三期建設規劃編報工作。近期目標,運營規模300-400公里,軌道交通基本成網;中期目標,運營規模400-600公里,實現全覆蓋;遠景目標,形成700-800公里的線網規模,為近900萬泉城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務。
展望未來,濟南軌道交通將乘1號線勝利通車的東風,加速推進地鐵建設,努力實現軌道交通“泉城新坐標、出行新選擇、產業新里程、經濟新引擎”的企業愿景,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通車現場,濟南軌道交通吉祥物——泉速(the Spring Dotey)也首次亮相。
創意取名“泉速”,諧音全速,寓意濟南迎來地鐵加速度,進入地鐵新時代。擬人化設計,地鐵化身為孩童示人,可變換各種姿勢形態,活潑逗人、圓潤可愛、栩栩如生,寓意濟南軌道交通正處朝氣蓬勃的孩童期。
設計融合了泉城文化和濟南地鐵文化中獨有的代表性符號,打造了獨一無二的視覺識別系統。頭部創意源于地鐵車輛的車頭與傳統文化的臉譜;把泉水、柳樹、荷花等濟南特色文化符號提煉并圖形化,應用到脖子、手臂和腿部;肚子上將地鐵標志設計為腰帶,創意來源地鐵工作人員工裝;項圈采用丁香紫色,創意來自于1號線地鐵車輛的丁香紫流線;整體看上去充滿了現代科技感與速度感,孩童造型頗具親和力,可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濟南地鐵。
終于,泉城人民翹首企盼的地鐵要穿梭在濟南這座千年古城了。一路走來,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的背后有哪些重要節點和故事?在1號線首趟列車的主題車廂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1月1日始發的軌道交通1號線首趟列車——“創新谷號”列車是以“軌道交通1號線大事記”為故事線,以適度提煉的具有濟南特色的“山、泉、湖、河、城”為主要元素進行設計。
列車中有特別的主題車廂”——分別以“美麗時代”、“筑夢泉城”、“啟程未來”為題詮釋展現著濟南地鐵建設發展的歷程。快來跟著小編一起進入主題車廂,了解濟南地鐵建設中的大事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