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山市交通集團總經理王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山地鐵共規劃有8條線,規劃總長度接近300公里,一個很好的消息是,規劃已經在上周通過了專家評審,計劃今年向省和國家發改委進行報批。
理想狀態下會在兩年內正式動工建設。
8大線路規劃走向
中心城區連接各大鎮區
按照中山幾年前公布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一共7條線路。而在2018年8月,《中山市產業平臺(民眾園)城市設計》則曝光了8號線的蹤跡。
以下是8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具體走向,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號線(港口-中山北-石岐-東區-南區-大涌):中心城區南北向城市軌道交通核心骨架通道、中山北站客流集散重要方式,線路在遠期方案基礎上繼續向西南延伸至大涌,線路全長29.1km,設站20座,平均站間距1.53km。
2號線(小欖-東升-西區-石岐-東區-火炬區-馬鞍島):中山中心城區與北部副中心市域軌道快速聯系通道、中心城區東西向“兩核”聯系城市軌道核心骨架通道、中山站和小欖站重要客流集散方式,線路走向同遠期推薦方案,線路長54.6km,設站27座,平均站間距2.10km。
3號線(古鎮-橫欄-沙溪-石岐-東區):中心城區東西向沿中山路骨干通道、古鎮、橫欄與中心城區聯系重要軌道通道,實現了古鎮-橫欄-沙溪-西區-石岐-東區的東西向聯系,在遠期推薦方案3號線基礎上遠景考慮沿舊岐江公路向西延伸至古鎮,規劃線路長32.3km,設站18座,平均站間距1.90km。
4號線(西區-中山北-岐江新城-翠亨新區):主城區與翠亨新區“兩核”聯系補充通道,實現了岐江新城-中山站-火炬區南部-翠亨新區核心區-翠亨起步區的聯系,同時換乘7號線實現了南頭、黃圃、三角與翠亨新區的聯系,規劃線路全長24.7km,設站12座,平均站間距2.25km。
5號線(中山北-西區-大涌-板芙-三鄉-坦洲):中心城區與南部副中心市域軌道快速聯系預留通道,覆蓋西區、大涌、板芙、神灣、三鄉、坦洲,主要沿中山一路、古神公路、茅灣路、坦神公路等交通走廊布局,線路長52.7 km,設站22座,平均站間距2.51 km。
6號線(南頭-東鳳-小欖-古鎮):西北組團古鎮、小欖、東鳳、南頭之間的縱向聯系補充通道,主要沿中興大道、東岸西路、環鎮北路、南頭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線路長23.1km,設站12座,平均站間距2.10km。
7號線(南頭-黃圃-三角-港口-中山站):中心城區與西北及北部三角、黃圃、南頭等鎮區市域軌道快速聯系預留通道,以及岐江新城兩岸互動聯系軌道通道,覆蓋岐江新城、港口、三角鎮區、黃圃鎮區、南頭鎮區,主要沿福源路、金三大道、興圃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線路長30.0km,設站13座,平均站間距2.50km。
8號線:沿民眾眾安大道規劃城市軌道交通8號線支線,北至南沙接廣州地鐵十八號線,南至中山市中心城區。
1、2號線先行
線網實施方案規劃
按照此前的規劃內容,線網可能的實施方案如下
第一階段:實施1號線中信凱旋-博愛段、11.8km;2號線小欖環鎮北路-玉泉路段、36.2km;共計48.0km。形成中心城區以石岐區為中心輻射港口、東區、火炬區、西區以及北部副中心的放射狀線網主骨架,強化中山北站、中山站與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在滿足中心城區交通需求情況下,構筑中心城區與北部副中心的聯系,盡快形成軌道交通對中心城區相當規模的覆蓋,強化中心城區核心功能。
第二階段:完善1號線、2號線,建設3號線、4號線,形成“主城區一縱三橫、東部新區兩放射、西北組團一放射”軌道交通主骨架,重點強化中心城區“兩核”聯系,提升中心城區的軌道網覆蓋,提高系統服務水平。
第三階段:建設5、6號線,在中山市快速軌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在加密中心城區軌道網覆蓋同時,配合城市向外拓展需要,重點考慮城市軌道網向南拓展,逐步完善中心城區對外軌道網覆蓋,支撐“一主兩副四組團”城市構架的形成。
第四階段:逐步完善軌道網,在中山市快速軌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逐步加密、完善城市軌道網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