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湖南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和解讀《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三市將圍繞三大戰略定位、兩大階段性目標、七大重點任務,加快把長株潭打造成為中部地區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群。
規劃范圍包括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全域,面積2.8萬平方公里。以三市中心城區、長沙縣全域以及湘潭縣易俗河鎮為中心區(總面積約6600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株潭區域創新發展。以長株潭生態綠心為核心(總面積528.32平方公里),聯動周邊大托、暮云、跳馬、云龍、昭山等區域融合發展,建設長株潭生態綠色融合發展示范區。
《規劃綱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明確三大戰略定位、兩個階段目標和七項重點任務。
三大戰略定位,即將長株潭區域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全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形成開放、包容、合作、共享的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兩個階段目標是:到2025年,長株潭區域城鎮化率達到80%,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以“三干兩軌四連線”為骨干支撐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軌道上的長株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半小時通勤圈全面形成,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成功構建。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以上,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到2035年,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為中部地區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群。
《規劃綱要》還明確了今后一個階段長株潭一體化的七項重點任務,其中在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方面:
1、建設軌道上的長株潭。加快長株潭干線鐵路(高鐵)、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建設渝長廈高鐵,建設長沙西—湘潭北—株洲西、長沙南—黃花機場聯絡線,串通渝長廈、滬昆和武廣三大高鐵動脈。實行長株潭城際鐵路“高密度、小編組、公交化”運營,加快建設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規劃建設長沙南—株洲大豐站—株洲西、湘潭北—湘潭站—株洲西等城際軌道和長沙—寧鄉、株洲—醴陵等城市軌道交通,推動從“城市”邁向“區域”,從“多網”邁向“融合”,實現互通互聯、換乘便捷、多城一網、一票通達。
2、構建“半小時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加快芙蓉南路、洞株公路、潭州大道“三干”快速化改造,推動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及長沙南—株洲大豐站—株洲西、湘潭北—湘潭站—株洲西城際軌道“兩軌”建設,加快建設湘潭昭云大道—株洲云峰大道、長沙瀟湘大道—湘潭濱江路、長沙新韶山路—湘潭昭山大道、湘潭大道—株洲銅霞路“四連線”,打通市際交界處“斷頭路”“瓶頸路”,加密市際路網密度,在三市中心城區形成“半小時通勤圈”。強化對外和過境通道建設,提升京港澳、滬昆等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以高速為主構成長株潭外環線,構建三市中心城區帶動周邊組團聯動發展的“一小時經濟圈”。
3、打造中部國際航空門戶。加快長沙黃花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培育本土航空公司,推進長沙黃花機場國際化、快線化、樞紐化,構建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輻射全國和東南亞、東亞、南亞部分區域。推動通用航空發展,規劃建設省級樞紐通用機場,完善通用航空網絡。
4、協同推進內河水運建設。推動港航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布局,打造長沙港、株洲港和湘潭港為整體的區域性港口群。加快建設霞凝港區、銅官港區、銅塘灣港區和鐵牛埠港區等重要港區,實現鐵路進港,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加快湘江流域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完善旅游客運碼頭布局和建設,進一步提升湘江通航保障能力和水運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