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1 | 網站首頁 | 返回舊版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 » 正文

交通運輸部: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申報工作啟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3-31  來源:交通運輸部  瀏覽次數:325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申報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中央所屬高校及科研機構、中央管理的交通運輸企業,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依托(牽頭)單位,各交通運輸行業學會(協會),各共建高校,部屬各單位:


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部“十三五”相關規劃任務,統籌行業優勢科技資源共同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根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管理的通知》(交辦科技〔2018〕15號),現就組織開展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以下簡稱清單)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總體要求


(一)申報清單的項目應為有關單位2020年當年完成立項,且落實研發經費的非涉密項目,研究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須由第一承擔單位負責申報。


(二)申報(承擔)單位應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運行管理規范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或行業學會(協會),并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條件。


(三)2020年度清單申報指南由創新研發項目(包括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構成。推薦單位應根據清單指南(見附件1)組織申報,并對申報項目的內容完整性、指南符合性、技術先進性等嚴格把關。其中,創新研發重點項目申報可全面或部分響應指南內容。


二、申報項目類型


(一)創新研發項目,應響應行業科技攻關需求,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理論研究或前沿性、應用基礎研究及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二)科技成果推廣項目,應立足行業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和新方法,促進交通運輸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提升工程和裝備質量及行業服務水平。


(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應通過開展與境外機構聯合研究和技術交流等活動,推動我與外方相關科技合作任務落實,提高交通運輸國際科技合作水平和影響力。


三、推薦申報渠道


(一)中央所屬高校及科研機構、中央管理的有關企業、行業有關學會(協會)、部共建高校和部屬單位、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依托(牽頭)單位負責審核并推薦本單位(集團)項目。


(二)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并推薦所轄區域內地方高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申報的項目。


(三)部海事局、救助打撈局、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中國船級社負責審核并推薦本系統內單位申報的項目。


四、申報材料和程序


(一)申報材料。包括推薦單位匯總填寫的推薦項目匯總表(格式見附件2),各項目申報書及立項任務書(或合同)、可行性研究報告(或研究大綱)等證明材料。


(二)網上申報。請各推薦單位組織有關申報單位在規定時間內登錄交通運輸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統(http://219.143.235.48/jt)按要求填報有關信息并上傳申報書及相關證明材料。申報書格式可在交通運輸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統首頁下載。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11日17:00。


(三)材料報送。請各推薦單位于2020年9月20日前(以寄出時間為準)將加蓋公章的推薦項目匯總表一份,項目申報書(含有關證明材料并裝訂成冊)一式兩份,寄送至指定地點。


五、受理與咨詢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負責受理項目申請和咨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里240號,郵編:100029;聯系人:尚文豪、牛犇,電話:010-58278706、58278730;申報系統技術咨詢聯系人:胡明,電話:010-58278241。


附件:1.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申報指南 ;


2.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推薦項目匯總表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20年3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清單申報指南


一、創新研發項目


(一)重點項目。


項目1:基于船岸協同的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能力提升需求,研究基于多模通訊的船岸數據交互、存儲及融合技術;研究基于多源數據的內河船舶航行態勢、船舶行為智能感知與風險辨識技術;研究內河搜救風險評估及智能調度技術;研制適應內河復雜條件的應急救助裝備。


項目2:隧道工程、整跨吊運安裝設備等工程機械裝備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隧道工程、橋梁工程建設需求,研究隧道掘進裝備地質感知及自動截割技術;研制隧道快速掘進綜合機器人及隧道拱架安裝臺車;研究裝配式橋梁超大型部件吊裝及運輸智能化裝備;研究橋梁梁體、墩臺等封閉空間內病害無人遙感檢測與自動分級評定技術,及病害快速處治工藝及裝備。


項目3:智慧公路建設及運營管控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智慧公路建設需求,研究公路基礎設施精細感知技術;研究高速公路營運車輛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管控技術;研究新型混合交通流運行態勢研判技術;研究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公路路網運行管控及安全評價技術;研究公路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技術。


項目4:智能航運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智能航運發展需求,研究航道設施智能感知與運維技術;研究船舶航行自適應自主控制關鍵技術;研究智能航運海上實驗測試體系構建與關鍵技術驗證技術;研究港口智能交通組織方法及其服務標準體系;研究水上交通智能監管與組織關鍵技術;研究智慧海事通信保障與應急救援技術。


項目5:船舶綠色建造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環境友好型船舶建造需求,研究船舶結構強度監測與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舊船舶能效改善評價技術;研究船舶氫燃料儲運及應用技術;研究大型運輸船舶“綠色修造”表面處理技術與裝備;研究基于光氫儲混合能源的全電推進船舶關鍵技術。


項目6:長江生態智能航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長江生態智能航道建設與運營需求,研究長江干線航道河床演變趨勢預測及疏浚輔助決策技術;研究長江航道水文地形大數據處理及信息識別關鍵技術;研究長江生態和航道全要素一體化感知與多源信息智能融合技術;研究長江綠色航道整治建筑物結構與生態環保材料;研究長江航道治理維護智能化裝備;研究長江航道運行管控與綜合服務關鍵技術。


(二)面上項目。


1.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圍繞交通運輸重大工程建設,及在役交通基礎設施性能檢測監測、日常養護、升級改造、性能提升等,自主開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的科技研發。


2.交通裝備領域。圍繞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極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設計建造,自動駕駛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車規級芯片、操作系統等,水下機器人、深潛水裝備、大型溢油回收船、大型深遠海多功能救助船,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裝備動力傳動系統等技術、裝備開展的科技研發。


3.交通安全保障與應急處置領域。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輸過程的安全風險監測、感知、預警、評估與應急處置,大客流無接觸智能快速安檢及健康檢疫篩查,港口大型儲罐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安全應急中的應用,自然災害交通防治體系建設,北極航道惡劣氣候與海冰條件下的事故災害防控,海上風電場對通航安全影響機理及風險控制,海上應急救援指揮輔助決策等開展的科技研發。


4.交通生態環保與污染防治領域。圍繞基礎設施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敏感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動植物保護,多源固廢材料循環利用,農村公路生態環保制約及國土空間對策,高含沙量河流航道生態整治,船舶、車輛等交通工具氣體排放監測、評估、處治,船舶壓載水接收處置,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及清潔能源交通領域應用等開展的科技研發。


5.交通信息化領域。圍繞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監管,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深度挖掘與應用,網絡安全等開展的科技研發。


6.交通運輸重大政策領域。


(1)圍繞交通強國背景下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服務對拉動經濟增長、暢通經濟循環、推動消費升級等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


(2)圍繞貫徹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開展交通運輸服務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發展,以及跨區域交通運輸協同發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港口、機場等交通運輸資源整合模式等研究。


(3)圍繞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重大制度和推進交通運輸治理現代化,開展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交通運輸領域投融資改革等重大改革研究。


(4)圍繞加快完善交通運輸應急體系,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綜合交通運輸應急體系和協同機制,交通運輸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物資和運力儲備、應急動員、征用補償等制度,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應急保障物資運輸體系,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大風險管控,交通基礎設施適應性評價等研究。


(5)圍繞構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開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等研究。


(6)圍繞加快完善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開展完善交通運輸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完善交通運輸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自貿區(港)交通運輸政策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等方面開展研究。


(7)圍繞人員出行模式、貨運組織模式變革,開展交通運輸數字化、網絡化治理模式,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機制,自動駕駛、區域鏈等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式,無人配送、多式聯運等新型運輸服務模式,智慧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模式,海事立體監管模式等研究。


(8)圍繞參與交通運輸全球治理,開展交通運輸對外發展和合作機制,全球物流鏈、供應鏈體系建設和安全保障等研究。


(9)圍繞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開展面向2035年的交通運輸各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戰略,綜合運輸體系學科建設,交通運輸國際教育培訓體系,我國航海類專業人才供需趨勢分析與培養對策等研究。


二、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一)基礎設施領域。


支持推廣應用公路、橋梁健康監測,公路瀝青路面精表處,公路鋼護欄新型防腐與智能化制造,公路路基路面智能壓實監控,公路建設用瀝青質量在線識別檢測,橋梁快速整體置換,鋼桁梁整節段梁底軌道縱移懸拼施工,綜合沉管隧道施工綜合定位服務,海工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水下整平設備高精度定位、監測測量,港口設施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及裝備。


(二)交通裝備領域。


支持推廣應用智能高鐵、智能道路、自動化碼頭、數字管網、智能倉儲和分揀系統等新型裝備設施,滿足多式聯運需求的跨方式快速換裝轉運標準化設施設備,新能源、清潔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環保型交通裝備及成套技術裝備,交通裝備的智能檢測監測和運維技術等。


(三)運輸服務領域。


支持推廣應用多式聯運集裝箱自動化、智能化轉運接卸,安全智能一體化智能集裝箱,集裝箱運輸優化模擬仿真,集裝箱大數據采集、信息融合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仿真,多船協同作業仿真,北斗系統在運輸服務中的應用等方面的技術及裝備。


(四)安全應急領域。


支持推廣應用復雜地質條件下山區公路路基施工安全與質量控制,公路橋梁結構安全防護,軌道交通安檢集成管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內河水上安全預測預警,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沿海港口風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及裝備。


(五)綠色交通領域。


支持推廣應用公路鏟冰除雪,公路水污染防治,廢舊橡塑高分子合金穩定型改性瀝青,高灰分巖瀝青高強瀝青混合料,改性聚氨酯鋼橋面鋪裝,環保型瀝青混合料增強劑,船載散裝液體化學品應急圍控與回收,內河水運工程建設環保型疏浚等方面的技術及裝備。


三、國際科技合作


圍繞公路、水路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監測與智能建造,車輛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新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智能航運,智慧港口,綠色水運等領域關鍵技術,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的合作研究。


 
 
?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

 
国产美女精品裸色在线播放,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国产白嫩极品白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 先锋午夜影音久久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在线精品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在线不卡国产午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