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史上最精煉”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各方熱議。
在全國政協委員劉偉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新型基礎設施”的闡述讓他備受鼓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是從根本上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科技成為大國角逐的舞臺,中國人必須要在、能在、敢在未來的國際科技舞臺上‘領舞’。”佳都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偉如是說。
“新基建”突出的“新”是新科技產業、以及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新基建,是當今這個時代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路徑。目前,我國在5G領域已經取得突破性成就,這是中國人在科技產業方面首次真正引領世界潮流,而與此同時,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國內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在技術和市場上也有機會形成優勢。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科技產業從無到有,從進口到模仿再到創新、超越,我們用幾十年走完了很多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道路。”1992年即下海從事ICT業務的劉偉感嘆道,“但我們不能就此自滿、松懈,科技產業是一個讓人‘喘不過氣’的行業,稍不留神就會被趕上、被顛覆,我們還要在新領域繼續努力,并且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領域加快‘補短板’,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而人工智能,無疑是“新基建”中最重要的投資發展領域之一。劉偉提到,早在一年多前他就提出,人工智能未來會像水、電一樣成為一項基礎設施、成為一種基礎服務。如今,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的落地已經初顯成效,例如在今年抗疫過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測溫設備可以實現大人流量下的快速檢測,方便居民出行,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又如,交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全城交通流量進行精確的識別和分析,從而為科學治理擁堵提供了有力手段。隨著新基建的逐步落地,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會成為城市、產業、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很多行業的生產效率將由此得到極大提升。
人工智能產業從上游到下游,涵蓋了算力算法、數據、應用等環節,有像佳都科技這樣的專注于人工智能在各場景應用的企業,也有上游像云從科技這樣算法企業,還有像地平線、寒武紀之類的AI芯片企業。劉偉說,在算法和應用層面,人工智能技術自主可控的比例較高,但在芯片、操作系統乃至人工智能技術理論層面,能夠“自研、自產、自用”的比例還不高。“人工智能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科技競爭的重要落腳點,技術和主導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會在關鍵時刻被‘卡脖子’”。
如何加強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國產化,劉偉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政府和企業都應有擔當,政府層面要帶頭應用人工智能、引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示范效應,引導整條產業鏈的壯大發展,同時也可在資本市場上加大對人工智能創業企業的上市融資支持力度”,而在企業層面,劉偉認為發揮產業鏈中龍頭企業的作用非常重要。“人工智能產業不同于傳統行業,尤其需要在萌芽發展期集中資金、資源建立起技術壁壘。佳都不僅自己做人工智能應用,同時也很重視對上下游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扶持,例如近年來就通過投資云從科技、千視通科技、睿帆科技等一批有潛力的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打造了一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術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