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總部位于貴州省貴陽市的年輕企業,成立于2002年6月,其業績卻遍及祖國大江南北,服務了27個省市和港澳地區的2000多個大型項目,貴州匯通華城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以“軍工品質”打造領先產品
在軌道交通行業,匯通華城為南京南站鐵路樞紐中心以及北京、上海、武漢、長沙、蘇州、成都、西安等諸城市地鐵等眾多項目提供中央空調節能服務,談及取得如此好業績的原因,貴州匯通華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慶春表示:“匯通華城產品的品質秉承了軍工體系的傳統,做到科學、嚴謹、一絲不茍,保證每一項技術的研發、每一型產品的生產、每一個工程的實施都盡善盡美。”
品質代表了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生產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對于匯通華城來講,“品質就是生命”,匯通華城對產品質量的追求有著一份不懈的執著。
十余年來,圍繞著中央空調系統節能這一主題,在不斷引進、消化、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匯通華城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持續不斷地進行產品及技術的開發,以平均每18個月推出一代產品的速度,引領了本行業的技術進步。目前,匯通華城已投運項目實現每年節約電能12億度,年節約標準煤4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10萬噸,每年為客戶創造價值已超過8.4億元。
“榮譽承載著過去的艱辛,腳下的路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孟總補充道,匯通華城十余年的辛苦與付出是值得的。未來,匯通華城將繼續秉承優良傳統,服務軌道節能領域。
以“利他理念”成就綠色地鐵
根據“十三五”規劃,軌道交通建設總里程有望達到6000公里,中期規劃在10000公里以上。不斷增長的里程數,意味著能耗量的急速攀升與相應的減排壓力,這是擺在各地政府和節能行業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對于匯通華城來說,既是機遇,更是責任。
“有了明確的方向,接下來就要思考具體該怎么走,才能實現目標”孟總提到,“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市場利好,順勢而為,至關重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們研發出一款專門著眼于為地鐵的空調環境控制和能源管理提供高效節能的全面解決方案——SECEMS900地鐵站環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統。產品實現對地鐵站內中央空調系統及送排風系統的高效率管理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在為客戶節能降耗,省下大量費用的同時,還營造了地鐵站內健康環保和綠色的運行環境,繼而為各地鐵運營公司高質量經營創造條件。”
在談起SECEMS900地鐵站環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統產品時,孟總拿起樣本并加以詳細解釋,說到高興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2008年,上海申通集團與匯通華城進行課題合作,使得匯通華城積累了近10年的技術成果開始在地鐵車站投入試用。2009年,此款產品在上海地鐵4號線體育館站進行使用,經測試,水系統綜合節能率35.7%,年節約電費37萬元以上。通過專家鑒定,技術到達國內領先水平。2010年,匯通華城正式發布SECEMS產品,上海地鐵多條線路開始逐步引入SECEMS系統。2013年,SECEMS產品在全國地鐵得到廣泛應用,為地鐵高效運營做出了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約有500個站點已經投運,系統綜合平均節能率高達30%以上。如今,針對該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逐步上升,項目拓展順利。
談及匯通華城作為行業標桿在營銷方面的成功,孟總這樣闡述:“畢竟我們只是選擇環保節能這一利國利民、前景廣闊的產業;因地制宜,做適合國人的產品。而先人一步,在研發以及推廣上搶占先機,并緊隨市場調整產品方向,通過不斷的創新確立市場競爭優勢才是我們制勝的關鍵。”
當今信息社會,傳統意義的商人將不復存在。未來企業要想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必須以“利他”為根本,正像匯通華城董事長蔡小兵所言:“公司是否有價值,要看是否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
用“大數據”為客戶創造價值
大數據時代,軌道交通行業從業人員比以往更加關注數據。大到全年的客流,小至每天的能耗,系統工作日所要處理的數據量達到千萬條,涵蓋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整合應用等各個環節,已構成盈利手段。建設能源在線監測管理系統,實現在線建設與運營,實時、準確地把握能耗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比,就能夠成為軌道交通運營實現精細化節能管理、促進節能降耗的必然要求。
“一個大數據時代,你的數據不是因為封閉起來值錢,而是因為你分享得越多,大家依賴你數據的程度決定了你的價值。”孟總多次強調。從匯通華城的實踐證明,科技可以創造價值,服務可以創造價值、而大數據依然可以創造價值。匯通華城產品的價值實現就是通過數據的采集、分析,通過負荷變化規律的提煉、推理和把握,實現為用戶節能的。因而孟總堅信,以市場為導向,遵循科技領先、定制生產和專業服務,是匯通華城走向成熟和壯大的必由之路。
為后世留下一片蔚藍的天空
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發展。因為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為國家節約資源,為員工創造幸福”孟總如是說。
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宏偉征程,孟總對于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心存敬佩,也頗為感嘆。“國民經濟雖然實現了高速增長,但細想去看,實現這些目標基本沒有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窠臼,大多還是靠拼資源、拼環境來實現增長,靠高能耗、低效率來獲得幸福。因此也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彌補給環境帶來的損害。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們不會再走下去了”孟總嚴肅地說道。眾所周知,匯通華城從成立之日起,便擔負著推動節能減排的重任。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中央空調節能控制技術與產品、傾情回報社會等多個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一直把向社會傳播節能環保理念作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探索科技服務社會之路。
一個只考慮今天的企業,當然不會有明天。相反,今天優秀的企業,其實都是由昨天決定的。在技術研發、人員培訓、市場培育和組織優化等不能馬上提高短期利潤的環節,花費了比大多數企業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孟總還透露,匯通華城未來還會將精力投入在電子工廠、醫院、機場方面,把產品涉及的行業面開拓得更廣一些。依托現有的能力,繼續整合資源。在整合、提高的過程中,企業也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引進專業人才認識企業、理解企業,并希冀用他們的潛質把企業價值提升起來,將綠色環保的理念傳遞下去。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我國正在走自己的工業化道路,而在一個以傳統農耕經濟為主體的古老國度。要想實現工業化,首先要營建工業化的文化,而工匠精神就是這個文化的關鍵要素,也是匯通華城企業文化的重要內涵。由農民蛻變為工匠或許就是我們獲取成功的不二法則。
捍衛碧水藍天,匯通華城正努力!
匯通華城將不遺余力,以最先進的技術與產品、最專業高效的服務,投身軌道事業的發展,為國人提供舒適的出行環境,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