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在召開的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表示,輪軌高鐵運行速度的進一步提升,受到輪軌關系、弓網關系、流固耦合關系、運行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未來高鐵技術若要實現速度上的突破,可將高速磁懸浮或低真空管(隧)道高速磁懸浮鐵路作為研究方向。
何華武透露,中國工程院牽頭組織相關方,正在開展《管(隧)道磁懸浮交通發展戰略研究》《大灣區廣深港高速磁懸浮鐵路預可研》等重大課題研究,擬對不同制式高速磁懸浮,結合低真空管(隧)道技術路線及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充分論證,研判技術經濟可行性,并對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通道建設高速磁浮鐵路先行路段,開展工程預可行性研究。
其實,早在1904年,美國學者羅伯特·戴維就曾提出“真空管道運輸”的設想。近年來,埃隆·馬斯克對“真空運輸”這一概念進行了豐富,提出了“超級高鐵”的理念。其原理是,通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環境的結合,實現幾乎零阻力的運輸效果,真空管道內的膠囊狀座艙就像是一顆炮彈一樣被彈射出來,理論上時速可以達到1500公里,而座艙里的乘客卻只能感受到很小的爆發力。目前,中國國內有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多家機構和企業正在對該項技術進行研究。最新消息顯示,正在研制的中國超級磁懸浮列車“超級高鐵”,采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真空管道”技術,未來的時速可達到每小時1000公里,預計最快2年后可能會投入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