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1 | 網站首頁 | 返回舊版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 » 正文

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初步設計獲批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5-08  來源:浙江省發改委  瀏覽次數:1074

溫鐵路籌建協調小組:

報來的《關于要求審批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初步設計的請示》(杭溫鐵籌組〔20189號)及相關附件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核準的批復》(發改基礎〔20162697號)、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關于發送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義烏至溫州段初步設計咨詢意見的函》(經規線函〔201891號),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建設規模和內容

(一)杭溫鐵路義烏至溫州南(含)段,正線長218.261公里,其中義烏站至永嘉站新建正線長度201.440公里、永嘉至溫州南段利用甬臺溫鐵路16.821公里。其中,焦坑隧道段站前工程按我委浙發改設計〔20171號文批復意見執行。

(二)義烏站杭溫鐵路與杭長客專上、下行聯絡線,合計線路長5.528公里;永嘉站上行疏解線,線路長4.02公里。

(三)溫州南動車所、溫州南站改擴建工程等配套工程。

(四)規劃甬金聯絡線、金義城際鐵路與本項目同步實施工程;長源村線路所預留溫州東站方向聯絡線與本項目同步實施工程。


二、經濟運量

(一)設計年度

初期:2025年;近期:2030年;遠期:2040年。

(二)運量預測

區段客流密度及客車對數匯總表

單位:萬人/年、對/

年度/區段

初期

近期

遠期

客流密度

客車對數

客流密度

客車對數

客流密度

客車對數

溫州-橫店

1074

53

1482

70

2123

97

橫店-義烏

1258

60

1712

80

2456

110


三、運輸組織

(一)運輸組織模式

杭溫鐵路采用跨線列車與本線城際列車共線運行的運輸組織模式,中長途跨線客流組織大站直達列車,本線城際客流組織開行大站直達列車和交錯停站列車。

(二)車站分布

本段共設義烏、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永嘉(溫州北)及溫州南等7個車站。其中永嘉(溫州北)、溫州南站為客運始發站,義烏和橫店站為具備始發功能的客運中間站,磐安、仙居、楠溪江3個站均為一般客運中間站。

(三)運營管理模式和調度區劃分

1.運營管理模式

運營管理由項目公司委托上海局集團公司負責。

2.調度區劃分

全線采用綜合調度集中。本次新設1個列車調度臺,納入上海局集團公司調度所統一管轄,管轄范圍暫為義烏(不含)至永嘉(不含)。

(四)區間信號閉塞分區布置

同意設計的區間信號閉塞分區布置。


四、主要技術標準

(一)鐵路等級:高速鐵路。

(二)正線數目:雙線。

(三)正線線間距:5米。

(四)設計行車速度:350公里/小時。

(五)最小曲線半徑:一般7000米,困難5500米。

(六)最大坡度:20‰,困難條件下不大于30‰。

(七)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

(八)調度指揮系統:調度集中。

(九)列車運行控制方式:自動控制。

(十)最小行車間隔:近期按4分鐘設置,遠期滿足3分鐘條件。


五、線路及軌道

(一)線路方案

1.義烏至橫店段:原則同意采用敏感區取直方案,應抓緊與有關單位對接取得認可;優化線路方案減少規劃 金義城際與本項目同步實施工程;結合東陽江航道和橋梁、軌道等有關專業技術要求,跨越東陽江段采用對姑塘水庫和房屋拆遷影響小的線路取直方案;橫店站降低 標高采用落地站;跨越南江段統籌考慮城市規劃、行洪要求、橋梁軌道等專業設計需求,采用省道東側線路方案。

2.磐安至楠溪江段:磐安站位采用優化站場工程、靠近翠塢小區設站方案;根據落實后的工程地質條件,楠溪江站范圍適當抬高標高,采用部分橋梁方案。

3.楠溪江至永嘉段:預留長源線路所,規劃溫州東站方向聯絡線工程與本線橋梁分不開地段同步實施;配合永嘉站引入方案和跨越楠溪江橋梁等專業要求,優化線路方案。

(二)軌道

1.按重型軌道標準設計,正線及到發線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

2.正線鋪設無砟軌道。義烏站及前后限速段、各聯絡線采用有砟軌道;永嘉隧道出口至永嘉站采用有砟軌道。

3.無砟軌道采用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有砟軌道結構按相應行車速度標準配置,采用特級道砟。

4.統籌協調相關專業設計工作,根據橋梁孔跨布置經檢算設置鋼軌伸縮調節器。

(三)綜合維修

在橫店設置綜合維修車間,仙居、楠溪江設置綜合工區。

(四)平立交道

按全封閉全立交設計,并按照《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39號)落實相關道路立交協議。


六、地質

(一)線路方案、站位優化變動地段,站后工程以及因征拆等因素影響未能施鉆的勘探孔,下階段應及時補充地質勘探。

(二)尚未實施的隧道深孔及水上鉆孔應盡快完成,并完善地勘資料。不整合接觸帶、重大物探異常段落應有鉆孔控制,對高墩、大跨橋梁墩臺應加強勘探。

(三)對線路壓覆的各類礦區,應與礦業權人簽訂限采協議,依規留設保安礦柱。

(四)加強現場勘探、試驗管理和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整理,及時提供設計專業,確保勘探資料有效、充分地用于工程設計。

(五)根據綜合勘探資料,特別是深孔勘探資料對隧道圍巖分級進行詳細復查和細化,合理確定隧道圍巖分級。

(六)根據隧道洞身所處的水文地質單元、邊界條件和水文試驗成果,結合地方經驗,合理選擇水文地質參數,預測隧道涌水量。進一步通 過測繪和勘察手段核查小嶺隧道、磐安隧道、西山隧道、花巖頭隧道、麻谷嶺隧道等隧址附近的地表水體與隧道的水力聯系,評價對隧道工程的影響。對受斷裂或節 理密集帶影響、與地表水力聯系密切的段落,設計應采取防護措施。

(七)位于高陡斜坡下的隧道洞口,應進一步核查危巖落石情況,無條件繞避的危巖落石段落應加強整治和洞口防護。

(八)與既有線并行段線路工程,設計、施工應考慮對既有鐵路工程的影響。

(九)按國家相關規定,及時完成壓礦評估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十)施工階段應分段加強地表水、地下水侵蝕性復查。

(十一)本線橋隧比例大,斷裂構造、不整合接觸帶發育,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應做好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基坑驗槽等施工地質工作。


七、路基

(一)正線、聯絡線、動走線路基主要設計原則依據速度目標值執行《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的有關規定。

(二)義烏、永嘉及溫州南站分別與既有杭長客專、甬溫鐵路相接,進一步梳理本線與相關鐵路的平面、空間關系,細化路基開挖、加固、支護方案。

溫州南站改擴建工程幫寬既有軟土路基工點可采用鉆孔灌注樁樁板方案,依據路基荷載進一步優化樁間距、樁長設計。

(三)磐安車站內順層深路塹邊坡高度較高,路基運營風險大,應進行平縱面優化。沿線深路塹視邊坡高度、巖性、巖土結構分別采用分級放坡開挖、擋墻、錨固樁、錨索樁、框架錨桿梁等處理方案。

(四)填方數量中應扣除地基處理墊層數量,核減地基處理區域清表土方。

(五)綠色通道設計應嚴格控制苗木的胸徑、間距。

(六)其余根據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經規線函〔201891號咨詢意見進一步優化路基工程措施、節省投資。


八、橋梁

(一)設計活載:采用“ZK活載”。

(二)設計洪水頻率:橋涵按1/100,感潮河段按相應頻率分析。

(三)本線采用《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的高速鐵路建筑限界。跨越其它鐵路的橋下凈空按相應鐵路標準的限界,通航凈空執行國家《內河通航標準》,跨越交通道路時,應執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四)橋跨布置結合管線遷改及跨越道路協議在施工圖階段可作適當調整。控制線路高程的立交工點宜研究下承式結構,逐工點檢查控制線路縱斷面之立交橋梁凈空高度,區別對待標準凈空與施工臨時凈空高度,降低線路縱斷面。

(五)橋涵孔徑式樣、基礎形式、建筑材料等選擇意見和主要設計原則基本準確。正線雙線簡支梁根據速度分別采用通橋〔20162322A、通橋〔20162229通用圖,聯絡線和動車走行線簡支梁可根據速度目標值和梁的來源選用相應通用梁圖設計。

(六)橋梁支座及附屬設施宜采用通用圖設計,超出通用圖范圍的大跨度橋梁支座應進行專項設計,伸縮縫及橋面防水層材料應符合鐵路技術條件和通用圖的要求,橋面防水層上宜設保護層。

(七)隧道之間的常用跨度箱梁應結合施組方案和設備情況研究預制架設或現澆整孔箱梁的方案,長隧道間較短的橋梁可以采用混凝土剛構、剛構連續梁、連續梁等不依靠架設的橋式方案。

(八)一般地段采用圓端形橋墩,綜合考慮剛度、基礎布置、經濟性等因素合理確定空心墩和實體墩的使用范圍。橋梁樁基設計控制差異沉降,簡化承臺開挖防護措施,從緊設置水中墩的大臨設施。

(九)位于挖方段落內的橋涵,宜與路基、隧道專業統一邊坡的開挖斷面及坡面防護措施,以保證專業接口的銜接。

(十)橋涵耐久性設計原則上執行《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受潮汐影響的橋涵防腐設計,可參考沿海鐵路橋梁防腐耐久性措施。

(十一)道岔梁原則上同意采用連續箱梁設計,優化橋墩剛度設置,注意與簡支梁(或橋臺)端的橫向溫度變位控制,無砟軌道最外側鋼軌處溫度變位差可按1毫米控制。

(十二)對于擬采用門式墩橋、大跨混凝土連續結構、系桿拱、斜拉橋等特殊結構橋梁宜補充典型工點的動力仿真分析驗證。

(十三)本線與眾多的河流、鐵路、公道路交叉,大跨復雜特殊結構較多,下階段對跨度130米以上的特殊結構進一步進行優化,以確保結構經濟合理,并做好安全防護設計及施工組織指導設計。建設過程中應嚴格履行相關程序,加強監控監管,確保運營及施工安全。

(十四)重點橋渡設計

1. 義烏特大橋

原則同意設計的(32+168+32)米系桿拱連續梁跨越東陽江的橋式方案,并應取得通航、水利部門同意的意見。

2. 橫店特大橋

原則同意主跨125米混凝土部分斜拉連續梁跨越南江的橋式方案,橋塔可結合環境、地方文化等要素適當優化,南江局部擴挖方案應取得水利部門同意的意見。

3. 跨諸永高速特大橋

原則同意采用主跨142米剛構橋跨跨越諸永高速公路的方案。

4. 深澤溪大橋

原則同意以(40+2×64+40)米混凝土連續梁跨越S219省道和深澤溪河道的橋式方案。

5. 仙居特大橋

原則同意設計的(84+5×150+84)米剛構連續梁跨越永安溪的橋跨方案,下穿金臺鐵路引起在建橋梁梁型變化事宜,應盡快簽訂相關協議。

6. 南岙特大橋

原則同意以(70+125+70)米混凝土連續梁跨越甬臺溫鐵路轉體施工的設計方案。

7. 楠溪江大橋

原則同意以主跨2-120米混凝土剛構斜拉橋跨越既有楠溪江大橋方案

8.楠溪江特大橋

原則同意正線跨楠溪江(39+81+240+81+39)米斜拉橋方案和上行疏解線跨楠溪江(100+216+100)米剛構連續梁方案。

(十五)結合本線鐵路管理模式的確定,研究橋梁養護維修措施,配備必要的設備。


九、隧道

(一)正線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規定的高速鐵路建筑限界,隧道軌面以上凈空面積行車速度350公里/小時段按100平方米設計,250公里/小時段按92平方米設計。聯絡線隧道建筑限界單線隧道采用“隧限-2A”,雙線隧道采用“隧限-2B”。

(二)遵循“早進晚出、保護環境”的原則合理確定隧道洞口位置。本線部分隧道洞口危巖落石較發育,應盡量接長明洞。地質條件較差的 隧道洞口設置長管棚超前支護,偏壓嚴重、地形陡峻、覆蓋層或風化層較厚的洞口段,根據需要可采取設置錨固樁(錨索樁)、錨桿(錨索)框架梁等預加固防護措 施,控制邊仰坡開挖范圍,確保洞口邊、仰坡穩定。本地區降雨強度大,下階段應細化完善洞口截、排水系統設計,確保排水暢通。

長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洞口宜設置緩沖結構,結合地形和周邊環境條件,可采用斜切式洞門、頂部開孔或側部開孔等形式的緩沖結構并采取防落石措施。

(三)暗挖隧道采用復合式襯砌,明挖隧道采用整體式襯砌。Ⅱ級圍巖段可采用曲墻鋼筋混凝土底板結構型式,Ⅲ~Ⅴ級圍巖段采用曲墻帶仰拱結構型式。Ⅱ、Ⅲ級圍巖一般地段二次襯砌采用素混凝土,Ⅳ、Ⅴ級圍巖段采用鋼筋混凝土。

初期支護采用濕噴混凝土,系統錨桿拱部采用中空錨桿,邊墻采用全長粘結砂漿錨桿。

(四)原則同意隧道設計采用的建筑材料標準。襯砌結構采用C30混凝土或C35鋼筋混凝土;初期支護采用C25噴射混凝土。侵蝕性地下水的隧道,按《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要求,選擇相應的混凝土等級。其他建筑材料應滿足國家、行業有關規范、標準和技術條件的要求。

(五)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設計原則。隧道二次襯砌混凝土抗滲等級不低于P10,地下水發育、有較嚴重侵蝕性時抗滲等級不低于P12。二次襯砌與初期支護間設置EVA防水板,環向設置排水板。二次襯砌環向施工縫采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和背貼式橡膠止水帶,縱向施工縫采用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和橡膠止水條措施。

雙線隧道設置雙側水溝和中心水溝。下階段細化防排水系統設計。

(六)長度大于5公里的隧道洞口及洞身淺埋段按原鐵道部《鐵路建設貫徹國防要求技術規程》加強。

(七)隧道防災救援疏散工程設計遵循“以人為本、應急有備、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原則。隧道群、緊急出口、避難所內按規定配置相關設備設施。

1.隧道群洞口救援站

同意在西山隧道出口與戶口隧道進口間設置洞口型緊急救援站,救援站范圍內西山隧道出口段、戶口隧道進口段線路兩側設置平導作為緊急疏散通道。

2.緊急出口、避難所

同意磐安隧道斜井作為運營期間緊急出口;盤峰2號隧道斜井、仙居隧道斜井、西山隧道2號斜井、戶口隧道1號斜井作為運營期間緊急避難所。

(八)長度500米以上的隧道內設置固定照明,長度5公里以上的隧道內設置應急照明。

(九)同意隧道輔助坑道設置原則。單車道無軌運輸輔助坑道斷面采用5.0米×6.0米(寬×高)、雙車道無軌運輸輔助坑道斷面采用7.5米×6.2米(寬×高)。輔助坑道洞口及與正洞交叉段、作為避難所待避空間段采用模筑襯砌,其它地段采用錨噴襯砌。

(十)Ⅱ級圍巖隧道地段采用全斷面法施工;Ⅲ~Ⅳ圍巖隧道地段采用臺階法施工;Ⅴ級圍巖隧道可采用三臺階法,必要時增設臨時仰拱;部分Ⅴ級淺埋大跨、偏壓地段及下穿重要建(構)筑物和沉降有嚴格要求的隧道段可采用CRD法、六部CD法施工,嚴格控制CRDCD法施工段落。

(十一)本線隧道洞口危巖落石較發育,設計單位應高度重視,采取安全、可靠的工程措施,消除施工及運營期間安全隱患。

(十二)本線部分隧道通過侏羅系凝灰熔巖、凝灰巖、熔結凝灰巖和白堊系砂巖、粉砂巖、泥頁巖地層,埋深大,可能存在高地應力問題。在深孔勘探資料的基礎上合理分析預測隧道高地應力段落,施工中根據揭示的地質條件及時調整工程措施。

(十三)應抓緊完成隧道深孔地質鉆探工作,合理確定圍巖分級,控制斷層寬度。優化調整斷層破碎帶、節理密集帶處理措施。查明采空區與下亭隧道的位置關系,評價采空區對隧道工程的影響。

(十四)本線部分隧道距水庫、水塘較近,應補充分析水庫、水塘與隧道的水力聯系。

(十五)新葉宅一號、二號隧道,下畈一號、二號隧道,塢灶隧道,下傅宅隧道及香山嶺隧道臨近既有浙贛鐵路和滬昆高鐵隧道,應嚴格按照鐵路總公司關于臨近既有線施工相關規定進行設計,做好相關監測監控方案設計。

(十六)新葉宅一號、新葉宅二號、下畈一號、下畈二號、塢灶,下傅宅和香山嶺隧道暫按Ⅰ級風險隧道管理,西山、仙居、磐安隧道暫按Ⅱ級風險隧道進行管理。

(十七)本線隧道占比高,棄砟數量大,棄砟困難,隧道棄砟應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可作為隧道襯砌骨料和路基、站場填料;剩余部分選 擇合適的棄砟場,加強砟場的勘察工作、場地穩定性評價及必要的防洪評估,設置可靠的擋護工程。下階段應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落實棄砟安置方案,盡可能縮 短棄砟運距。


十、站場

(一)主要設計原則

1.車站采用橫列式站型。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按雙進路設計。

2.中間站均采用在正線兩側設到發線的布置型式。

3.新建中間站原則上兩端各設一條單渡線,有始發列車到發端的咽喉設雙渡線。

4.正線與到發線間、到發線間、到發線與其他線間的線間距不小于5.0米,當線間有建筑物和設備時應計算確定。

5.側向接發動車組進路上的道岔,一般采用18號,位于正線上的道岔,采用與運行速度相匹配的18號道岔。改建既有車站,困難條件下可采用12號。正線與聯絡線銜接的道岔根據運行要求的側向行車速度確定。

6.岔線、段管線宜在到發線接車方向末端接軌,與到發線接軌時應設置安全線。

7.設與站臺等長的雨棚。跨線地道寬度一般采用8.0米。

8.義烏站、永嘉站、溫州南站到發線采用有砟軌道;橫店站、磐安站及楠溪江站與正線相鄰的到發線采用無砟軌道,其余到發線采用有砟軌道;仙居站到發線均采用無砟軌道。

(二)金華義烏地區

1.義烏站

1)在義烏站北側新設杭溫場,杭溫鐵路引入杭溫場并新建至杭長客專的上、下行聯絡線。杭溫場兩端預留甬金鐵路上、下行聯絡線和金義城際鐵路的引入條件。

2)同意杭溫場溫州端采用取直方案,杭溫場按與既有杭長客專場不平行布置,按杭州端預留甬金鐵路下行聯絡線距義烏牽引變電所圍墻不小于10米控制。

3)杭溫場設到發線8條(含正線2條),450米×12米×1.25米島式站臺3座,預留1條到發線和1座側式站臺。杭長客專場增設到發線2條、450米×12米×1.25米島式站臺1座,并將杭長客專場(9)道改建為供杭溫聯絡線用到發線。

4)既有天橋、地道相應延長。

5)進一步優化咽喉布置,杭溫場按滿足甬金鐵路聯絡線連通各股道的原則進行調整。

6)進一步細化拆除杭長場無砟道岔施工方案,確保運營安全,并征求上海局集團意見。

2.杭溫場兩端預留的甬金鐵路上、下行聯絡線和金義城際鐵路不可分修部分同步實施。

(三)溫州地區

1.接軌方案

原則同意杭溫鐵路引入既有甬臺溫鐵路永嘉站,在永嘉站溫州端接軌,利用甬臺溫鐵路至溫州南站的方案。

2.長源村線路所

結合總圖規劃,新設長源村線路所,預留至規劃溫州東站聯絡線接軌條件,接軌道岔采用42號道岔。同步實施接軌道岔及并行段聯絡線上行LSDK0+311.88~+608.390段、下行LXDK0+311.880~+583.615段線下工程。預留安全線軌道工程。

3.永嘉站

杭溫鐵路引入車站對側新建的杭溫場,杭溫場新設到發線6條(含正線)、450米×12米×1.25米島式站臺2座、450米×9.0米×1.25米側式站臺1座,預留動車存車場條件。新建站房設于南側(既有站房對側),既有站房拆除。

在車站溫州端杭溫下行正線和杭溫上行疏解線均以42號道岔接軌甬臺溫正線,并設1組渡線道岔。杭溫上行疏解線以42號道岔接軌杭溫上行正線,并設安全線1條。甬臺溫場增建到發線2條(含正線)、450米×9.0米×1.25米側式站臺1座。

4.溫州南站

1)在既有410條到發線(含正線2條,貨車到發線1條)的基礎上,新增到發線4條、島式站臺2座。既有天橋、地道相應延長。設計應與在建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做好協調對接,新增站臺寬度可適當調整。

2)新建溫州南動車運用所位于車站南端東側,上、下行動車線從車站福州端外包既有甬臺溫鐵路及機輛設施引出。既有客整所頭部設安全線1條。

(四)中間站

1.橫店站

設到發線8條(含正線2條),450米×12米×1.25米島式中間站臺3座,10米寬的旅客天橋一座,10米寬的地道一座。

動車存車場縱列布置于溫州端左側,設動車線1條。綜合維修車間配線在動走線上接軌,并設安全線1條。

2.磐安站

采用靠近翠塢小區設磐安站方案。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2條),450米×9米×1.25米側式站臺2座,8.0米寬的旅客地道一座。

3.仙居站

設到發線6條(含正線2條),450米×12米×1.25米島式中間站臺2座。綜合工區在車站杭州端左側縱列布置。

4.楠溪江站

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2條),450米×9.0米×1.25米側式站臺2座,8.0米寬的旅客地道一座。綜合工區在車站杭州端左側縱列布置。


十一、機務、動車組設施

(一)溫州南動車運用所

1.新建溫州南動車運用所一處,近期設8線檢查庫、32條存車線,遠期再預留4線檢查庫、14條存車線設置條件。

2.新建3線臨修及不落輪鏇庫長×寬軸線尺寸按主庫66米×36+邊跨66米×6米設計,庫內不掛網。

3.在存車場與檢查庫之間新設通過式動車組外皮洗刷設備2臺、出入段線2條、走行部診斷及受電弓檢測設備2套、人工洗車線2條、牽出線1條等運用整備及檢修設施。動車運用所設車號識別系統,動車組位置追蹤信息與動車所集中控制系統相結合,實現信息共享。

4.運用所內新建2×10立方米/分空壓機間、動車乘務員公寓及候班房屋、濾網清洗間等。

(二)新建橫店存車場,設5條動車存車線。橫店站設置動車組乘務員公寓及間休、派班室。橫店綜合維修車間內設置1條內燃應急熱備機車停留線。


十二、通信

(一)傳輸系統

1.新設SDH10Gb/s傳輸系統,沿線車站設置SDH10Gb/s傳輸設備,利用新設248芯光纜構成雙光纜保護。

2.新設SDH2.5Gb/s接入網,沿線車站新設SDH2.5Gb/s傳輸設備,利用新設248芯光纜構成SDH2.5Gb/s接入網;區間基站、信號中繼站、牽引變電所等設置SDH622Mb/s傳輸設備,利用新設光纜接入SDH2.5Gb/s接入網。

(二)數據網

1.新設數據網,利用上海既有核心路由器和杭州東、溫州南既有匯聚路由器,沿線車站新設接入路由器。

2.區間基站、信號中繼站、牽引變電所等通信節點新設數據交換機,利用光纖連接相鄰車站路由器接入數據網。

(三)電話交換

沿線自動電話按照所轄范圍納入相關既有程控電話交換機。

(四)專用通信

1. 新設調度通信系統,利用上海調度所既有中心調度交換機,沿線車站新設車站調度交換機。

2. 新設GSM-R移動通信系統,利用上海既有GSM-R交換機,溫州南新設基站控制器(BSC),沿線設置基站(BTS),無線場強采用冗余覆蓋,弱場區設置無線中繼設備、漏纜或天線。新設漏纜監測系統。

3. 本工程與相關鐵路交叉、并線區段的GSM-R系統頻率規劃和無線覆蓋應按照C3列控鐵路優先的原則統籌設計。

4. 利用上海既有GSM-R系統接口監測系統,根據工程需要補強。

(五)會議電視

沿線新建客運站、動車運用所、綜合維修車間設置會議電視終端,接入上海局集團公司既有會議電視系統。

(六)應急通信

1. 新建通信工區設置應急通信現場接入設備,接入上海局集團公司既有應急通信系統。

2. 5公里及以上隧道新設隧道緊急電話系統,結合避車洞、隧道內緊急出口、避難所統籌設置緊急電話終端,接入上海局集團公司既有隧道緊急電話系統。

(七)視頻監控

新設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利用上海既有視頻區域節點,沿線客運站設置視頻接入節點,車站咽喉區、通信及信號機房、牽引供電及電力機房、橋梁疏散通道、隧道口、隧道內緊急出口、避難所、路基地段、6公里以上橋梁區段等設置高清視頻采集設備。

(八)綜合網管

新設各通信子系統網管接入上海既有通信綜合網管系統。

(九)電源

1. 沿線車站、區間基站、牽引變電所等通信機房新設48伏直流電源和蓄電池組。

2. 新設電源及環境監控系統。

(十)通信線路

1. 義烏至溫州南沿鐵路兩側槽道各敷設148芯光纜。

2. 溫州南站至溫州南動車運用所沿鐵路各敷設124芯光纜。


十三、信息

同意鐵路運輸調度管理信息系統、票務系統、旅客服務信息系統、辦公管理信息系統、公安管理信息系統、門禁系統、動車所管理信息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等系統的設計內容。


十四、信號

(一)運輸調度指揮

1. 義烏站杭溫場至永嘉站(不含)各站、場、線路所設置調度集中分機(CTC),接入上海局集團公司調度所客專調度集中總機系統,設置杭溫列車調度臺,配置相應的應用、通信、臨時限速接口、RBC接口等服務器以及網絡、網絡安全等設備。

2. 義烏站杭長場,永嘉、溫州南站,溫州南動車運用所新設CTC分機,維持既有調度區劃,義烏站普速場既有CTC分機利舊改造。

3. 溫州南動車組運用所設置控制集中系統。

(二)列車運行控制

1. 義烏站杭溫場至永嘉站(不含)按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第三級(CTCS-3)設計,并對永嘉至溫州南段以及義烏站杭長場既有列控系統改造,永嘉線路所與永嘉站間設置CTCS-3CTCS-2轉換點。

2. 溫州南站至動車運用所按CTCS-2設計。橫店站至存車場按調車設計,并設置調車防護系統。

3. 設置2套無線閉塞中心(RBC)及1套臨時限速服務器。

4. 各站(含線路所、中繼站)設置信號安全數據網接入設備、列控中心、應答器編碼單元、地面點式應答器等設備,區間設置無絕緣軌道電路,軌道電路的發送、接收設備按冗余配置。

(三)車站聯鎖

1. 義烏站杭溫場至永嘉站(不含)各新建站所、溫州南動車運用所新建安全冗余型計算機聯鎖設備,溫州南站、義烏站杭長場室內新建安全冗余型計算機聯鎖設備,室外在既有計算機聯鎖基礎上利舊改造。義烏站普速場在既有計算機聯鎖基礎上利舊改造。

2. 各站(場)內采用ZPW-2000系列有絕緣移頻軌道電路。其中溫州南正線、到發線,溫州南動車運用所存車線采用有絕緣移頻軌道電路;其他區段采用9725赫茲相敏軌道電路,工區岔線等區段可針對分路不良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

3. 結合站場設計,配置相應的道岔轉轍設備。

(四)其他

1. 新建聯鎖車站(含線路所、中繼站、動車所)設置信號集中監測分機,接入杭州電務段總機系統。

2. 沿線設置綜合接地系統,并對信號設備進行雷電及電磁兼容綜合防護。

3. 橫店綜合車間設置信號維修車間,各站設置信號維修工區。

4. 永嘉至溫州南區段涉及到既有線車站(場、所)列控、聯鎖、區間閉塞的改造,信號過渡要與站場過渡方案相配套,過渡期間臨時道岔應納入聯鎖。過渡期間電務、工務、車務、機務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確保過渡期間行車安全。


十五、自然災害監測

結合線路設計情況及本線地理氣候特點,合理設置風速、雨量監測點,其中風速監測設備按冗余配置。


十六、電氣化

(一)牽引供電系統正線采用自耦變壓器(AT)供電方式,聯絡線、動車走行線采用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全線新建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4座牽引變電所;新建荷村等4AT分區所,新建永嘉1AT分區所兼開閉所,新建佛堂鎮等9AT所,新建溫州南動車所1座直供開閉所。改擴建既有義烏2號和溫州南2座牽引變電所。

(二)牽引變電所采用220千伏電源供電,抓緊與電力部門協商落實外部電源方案。

(三)按近期運量核定牽引變電所牽引變壓器容量為:橫店2×(40+31.5)兆伏安,磐安、仙居、楠溪江2×(40+40)兆伏安。既有義烏2號牽引變電所向溫州(長沙)方向供電的牽引變壓器由40兆伏安擴容至63兆伏安,更換下來的既有變壓器在本線利用。溫州南牽引變電所牽引變壓器容量維持既有不變。

(四)牽引變電所高壓側采用線路變壓器組接線,27.5千伏側采用單母線接線。

(五)牽引變電所220千伏側設備采用戶外單體中式布置,牽引變電所、分區所、AT2×27.5/27.5千伏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設備,溫州南動車所開閉所采用箱式布置方式。義烏2號和溫州南牽引變電所新增設備安裝方式與既有設備保持一致。

(六)牽引變電所進所道路,優先選用公路方案。嚴格控制牽引變電所、開閉所、分區所、AT所的場坪面積及房屋面積。

(七)牽引變電所、開閉所、分區所、AT所采用微機保護和綜合自動化系統,按無人值班設計,牽引變電所適當考慮值守條件。

(八)牽引變電所、開閉所、分區所、AT所自用交流電源采用兩路10千伏電源供電,其中一路接自10千伏一級負荷貫通線,另一路接自10千伏綜合負荷貫通線。

(九)全線設置綜合數據采集與遠程監控(SCADA)系統,對全線牽引供電及電力供電設施進行集中監控。綜合SCADA系統納入上海局集團公司調度所,設1個綜合SCADA調度臺。

(十)高速正線接觸網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正線接觸線采用150平方毫米銅合金電車線,承力索采用120平方毫米銅合金絞線。正饋線、保護線等附加導線采用防腐型鋁包鋼芯鋁絞線。

(十一)正線接觸線懸掛高度5300毫米,結構高度1600毫米。高速區段導線安裝高度原則一致。

(十二)全線絕緣泄漏距離按不小于1400毫米設計,嚴重污穢地區可適當加強絕緣。

(十三)接觸網腕臂柱一般采用H型鋼柱;車站及多線并行區段優先采用線間立柱,線間距不允許時可采用新型硬橫梁。

(十四)供電線原則采用架空架設,優先采用與接觸網支柱同桿架設方式。架空無徑路時可采用電纜敷設。

(十五)與正線相交的道岔采用無交叉線岔,非正線交叉的道岔采用交叉線岔。

(十六)在橫店綜合維修車間內設供電車間,在仙居、楠溪江綜合工區內設供電工區,相應配備車輛及設備工具負責本線牽引供電及電力設施的運營維護管理及搶修工作。


十七、電力

(一)全線新建一條一級負荷10千伏貫通線及一條綜合負荷10千伏貫通線。新建貫通線均采用電纜敷設。

(二)全線暫按在義烏、橫店、仙居、楠溪江、永嘉站及溫州南動車所新建610千伏配電所為本線供電。

(三)新建配電所原則上接引210千伏地方電源。

(四)新建10千伏配電所采用綜合自動化系統,變、配電所均按無人值班設計。

(五)通信、信號等一級負荷,分別由一級負荷貫通線和綜合負荷貫通線提供主、備用電源。

(六)全線設電力遠動系統,按綜合SCADA系統設計。


十八、給排水、環境保護

(一)給排水

1. 溫州南、永嘉、橫店站,溫州南動車所為本線客車上水站。溫州南站新建到發線間增設1排客車上水設施;橫店、永嘉站到發線間各設2排客車上水設施;溫州南動車所整備庫設置4排客車上水設施。

2. 橫店、溫州南動車所利用市政自來水供水,就近在市政供水干管上接管供水。場區各設加壓站1座,配套貯配水設施;溫州南、永嘉,義烏站利用既有水源供水,就近在輸水管道上接管供水。既有輸水設備能力不足的,可酌情予以補強。

3. 新建橫店存車場,磐安、仙居、楠溪江等供水站利用地方自來水供水。橫店存車場利用自來水直接供水,其他站各設加壓站1座,配套貯配水設施;牽引變電所等供水點利用當地自來水直接供水,取消加壓設施。

4. 消防設計按《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10063-2007)及相關規范執行。給水站消防與生產、生活共用供水系統。

5. 溫州南、溫州南動車所為本線客車集便污水地面接收點。溫州南站利用既有真空卸污機組,新增卸污線1條;溫州南動車所設置儲能罐式真空卸污設施1套,接收線4排;永嘉站預留卸污條件。

6. 新建車站站區、動車所集便污水、生產、生活污水經預處理后納入地方排水系統;橫店站、橫店存車場 暫按自建污水處理場設計,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溫州南、永嘉、義烏站新增生活污水經預處理后排入既有排水系統;供水點生活污水經厭氧濾罐或高效化糞池處理 后用于周邊綠化或就近達標排放。

(二)環保

1. 線路經過楠溪江國家級、三都-屏巖省級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域,應進一步優化線路方案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施工期應加強環境管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2. 同意對近距離的特殊敏感點、集中住宅區宜采用聲屏障降噪措施,沿線零星、分散的居住點宜根據房屋結構質量情況采取隔聲窗降噪措施。高橋路段的聲屏障應根據聲學計算確定高度,并應充分考慮沿海地區臺風的影響。

3. 對受電磁輻射影響電視收看效果的住戶可采取入網或加強收視效果措施。

4. 根據環評報告書批復意見優化調整環保設計。


十九、房屋建筑

(一)站房

1. 結合車站站區城市規劃及站場方案、綜合開發等要求,進一步優化站房綜合樓的總平面位置及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旅客流線與站前廣場和停車場布局、場地排水、綜合管線等設計。

2. 車站原則上采用鋼結構站臺有柱雨棚,站房平臺與站臺采用花崗巖鋪面,地道采用花崗巖鋪面與墻面。

3. 建議車站通信、信號、行車房屋單獨設置信號樓,其它專業設備機房與站房合建,新建站房綜合樓暫按磐安、仙居、楠溪江站各4000平方米,橫店站8000平方米,永嘉站10000平方米設計,溫州南站對側新建子站房暫按15000平方米設計。義烏站利用擬建工程及既有設施。

4. 橫店站需考慮與地方規劃的金義東城際(輕軌)橫店站的結合,細化換乘流線設計。

(二)生產、生活房屋

1. 橫店、仙居、楠溪江站設派出所,其中橫店按1000平方米,其它按600平方米設計,既有站派出所裝備補強。其他辦理客運車站設公安駐站民警室。

2. 根據運輸需求,進一步細化鐵路沿線橋隧守護目標與警務區、執勤崗亭的設計。

3. 根據運營管理模式與現場地形、地貌,進一步細化各專業維修車間與工區的設計規模及總平面布局,按集中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修建。設置必要的職工活動場地與停車場等設施。進一步優化各車站站房及其他生產生活房屋總平面布局。

(三)建筑、結構

1. 結合現場地形、地貌,優化新建房屋的總平面布局、場區排水等設計,房屋、場坪豎向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可結合地形錯落布置。

2. 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優化新建房屋消防、防洪、綠化、建筑節能及抗震、防風、防水及不良地基處理措施等設計。

(四)室內給排水、采暖、通風、空調、消防

新建房屋按國家現行建筑、鐵路消防設計規范要求設計。

(五)室外附屬工程

結合新建房屋總平面,調整室外道路、場坪、圍墻、土方、管網及地基處理等附屬工程數量。

(六)綜合開發

鑒于項目公司尚未成立,暫按可行性研究階段估算投資中所包含的17.7億元綜合開發用地費用計列概算費用。

(七)新建房屋總面積暫按18.5萬平方米控制開展設計。


二十、用地

根據國土資源部國土資預審字〔2016193號文,本項目占地總面積為453.75公頃。


二十一、施工組織

(一)本項目建設總工期按4年安排(含聯調聯試及運行試驗)。

(二)利用義烏站杭溫場設置鋪軌基地、利用溫州南站增設的到發線位置設置軌料存放點。全線按設置1處雙塊式軌枕預制場分析。

(三)全線按設置5處鋼筋混凝土簡支箱梁制(存)梁場分析,具體位置、規模根據橋梁分布以及工期要求合理確定。混凝土集中攪拌站、大臨施工便道等其他大臨輔助設施應結合工程分布情況合理設置。

(四)在滿足技術條件要求下,充分利用隧道棄渣、路塹石方作為混凝土骨料、防護圬工、級配碎石、路基填料等,降低工程投資。


二十二、總概算

(一)焦坑隧道段站前工程投資按浙發改設計〔20171號文批復的2535萬元納入本項目總概算。

(二)為避免重復建設、保證安全,并綜合降低工程投資,與本項目同步實施預留甬金聯絡線、金義城際鐵路以及長源線路所預留溫州東站方向聯絡線部分工程,同步實施工程投資納入本項目總概算。其中,預留甬金聯絡線同步實施工程投資3782萬元、預留金義城際鐵路同步實施工程投資14833萬元(含征地拆遷費用1881萬元)、長源線路所預留溫州東站方向聯絡線同步實施工程投資8019萬元(含征地拆遷費用1611萬元)。

(三)永嘉站新建站房設于南側,相比北側設站方案,靜態投資增加15299萬元(主要為征地拆遷費用)納入本項目總概算。

(四)楠溪江特大橋采用正線跨楠溪江(39+81+240+81+39)米斜拉橋方案和上行疏解線跨楠溪江(100+216+100)米剛構連續梁方案,相比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經規線函〔201891號咨詢意見建議的跨度128米混凝土連續梁方案,靜態投資增加19611萬元(含征地拆遷費用),納入本項目總概算。

(五)根據東陽市高鐵新城總體規劃,對橫店站規劃公路預留通道進行調整優化,靜態投資增加1431萬元,納入本項目總概算。

(六)根據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經規線函〔201891號咨詢意見,結合我省征地拆遷工作實際,對其他征地拆遷有關費用進一步核算,增加沿線集中安置拆遷住宅以三層為限超面積安置補償(簡稱超面積安置補償費用)等征地拆遷費用,相應靜態投資增加84635萬元,納入本項目總概算。

(七)本項目總概算按3830752萬元控制(含暫計列綜合開發用地費用177000萬元以及預留甬金聯絡線、金義城際鐵路、長源線路所溫州東站方向聯絡線等同步實施工程投資,比發改基礎〔20162697號核準批復投資估算390.1億元減少1.8%),其中靜態投資3394229萬元、建設期貸款利息193300萬元、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2400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223萬元。

附件:概算章節費用組成表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8426

概算章節費用組成表

章號

工程及費用名稱

概算價值(萬元)

拆遷及征地費用

586278

路基

156189

橋涵

591374

隧道及明洞

778075

軌道

220113

通信、信號、信息及災害監測

118695

1.通信

27974

2.信號

77375

3.信息

11257

4.災害監測

2089

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

131572

1.電力

36053

2.電力牽引供電

95519

房屋

128599

其他運營生產設備及建筑物

130212

1.給排水

8015

2.機務

126

3.動車

28797

4.站場

71844

5.工務

15415

6.其他建筑及設備

6015

大型臨時設施和過渡工程

29249

十一

其他費用

168306

1.建設項目管理費

11630

2.建設單位印花稅及其他稅費

1633

3.可行性研究費(暫列)

9700

4.施工監理費

17171

5.勘察設計費

56686

6.設計文件審查費

1110

7.其他咨詢服務費

11663

8.營業線施工配合費

1181

9.安全生產費(含級風險隧道中極高風險段落加強超前地質預報費用)

44730

10.聯調聯試等有關費用

5473

11.其他

7329

以上各章合計

3038662

十二

基本預備費

151933

綜合開發用地費用(暫列)

177000

預留甬金聯絡線同步實施工程

3782

預留金義城際鐵路同步實施工程

(不含超面積安置補償費用)

14833

預留溫州東方向長源線路所同步實施工程

8019

以上總計(靜態投資)

3394229

建設期投資貸款利息

193300

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

240000

鋪底流動資金

3223

概算總額

3830752

附注:投資項目執行唯一代碼制度,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投資項目“平臺受理、代碼核驗、辦件歸集、信息共享”。請項目業主準確核對項目代碼并根據審批許可文件及時更新項目登記的基本信息。

抄送:溫州市、臺州市、金華市政府、發展改革委,義烏市、東陽市、磐安縣、仙居縣、永嘉縣、甌海區政府、發展改革局,中鐵四院,上海局集團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發改部、調度部、建設部、工管中心。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2018427日印發

 
 
?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

 
国产美女精品裸色在线播放,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国产白嫩极品白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国产嫩草在线视频 |